第三百九十八章 约谈

琉璃满京华 衣布衣出 1149 字 11个月前

皇帝正是这个意思,对于朝廷来说,池窑技术是不是掌握在关家和清韵斋,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池窑技术必须出自这两家的合作,这个合作是朝廷推动并出力了的。

只要由朝廷属意的人把池窑技术研究出来,这项技术的成果立即就可以归于将作监,这也是清韵斋的提议。

到时候,对于池窑玻璃技术怎么解释、怎么规范使用,那还不是由朝廷说了算?

以后,不管哪家,不管是不是自主开发的技术,凡是类似于池窑技术的玻璃,全部要缴纳重税。

而且,多几家介入玻璃制作,更便于玻璃使用范围的拓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多几家掌握玻璃制作技术,都比技术掌握在一两家对朝廷有利。

至于不用池窑技术生产玻璃,呵呵,那种耗时、费工、成本高的玻璃,只要有人买,他们大可以一直做下去,朝廷没意见。

曲江的汇报任务完成,已然告退。

皇帝想了好半天心事,忽然问一旁侍立的孙从山:“中书省参议薛世英已经两次提出告老了吧?”

孙从山躬身回道:“两次了,第二次上书还是上个月的事儿呢。”

“嗯……”皇帝沉吟着。

“陛下这就要提拔王韬了?”孙从山有些诧异。

皇帝打算启用夏家父子,可是,夏珂父子和女儿的势头如此之猛,皇帝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遍观朝廷,和夏家结怨,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解的,只有王韬了。

王韬这么早就站在靖王一方,让皇帝很不感冒。但事情有转机,王晰和夏晏清的亲事最终以和离告终,被人们非议王家治家无方,不但官场上不如意,靖王对他也很是冷淡。

这个时候启用他,很容易就能让他感恩戴德,替太孙卖命也会不遗余力。

所以,薛世英再一次上折子告老时,皇帝又压下了。

薛世英年纪不算大,应该还能在参议这个职位上坚持几年。过几年放薛世英告老,让王韬上位,这就是给了王韬一个大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