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策本已落座,听到皇帝发问,连忙起身回道:“禀陛下,目前看来,乌金石应用于冶炼,比木材要好很多,不但能提高效率,消耗也少。”
皇帝用指节敲了敲他递上来的卷宗,说道:“可你这里写着的出炉铁材可不怎么好,品质很不稳定。”
其实这本卷宗末尾,清楚说明了试用乌金石的优点,只是皇帝没看到最后而已。
冯延策又不敢指出皇帝没耐性,没继续看下去,只得继续禀报:“冶炼铁矿石耗费木材极大,这次虽然换了乌金石,热量好、也耐烧,可炼制百斤生铁,依然要消耗七八百斤乌金石。两千斤着实不够用,看不出最终结果。”
冯延策此来,正是方朝生说的那个原因。负责冶铁的官员和冶铁工匠,对乌金石改善冶炼效率、改进铁材质量,寄予了很大希望。
正是这些人对乔忠旭和冯延策多方游说,希望能搞来足够多的乌金石,支持冶铁炉继续试验下去,以期得到更高效、更高品质的铁材。
皇帝明白冯延策话里的意思,却没表态,而是继续翻看卷宗中,关于试用乌金石的各种描述。
同时在心中权衡,如果清韵斋窑场的乌金石存量不够,到底是保证玻璃池窑试验,还是先紧着冶炼使用。
卷宗看到末尾,曲江也来了。
拜见赐座之后,皇帝把卷宗递给曲江,“你看看冶铁炉使用乌金石之后的情况,估计一下乌金石代替木材的优劣。”
曲江先看了冯延策和乔忠旭一眼,才低头翻看卷宗。快速浏览一遍,不由得替清韵斋捏了把汗。
“禀陛下,照此卷宗描述的状况来看,乌金石与冶铁有极大益处。虽然如今看来,铁材质地还不均匀,却也能看出些倪端。乌金石代替木柴,可以让冶铁炉温度继续升高,参杂些别的矿石,很可能让铁材质量更高一层。”冶炼钢铁事关国力,曲江只能实话实说。
曲江所在将作监,在小范围冶炼中,曾用很高温度冶炼过铁矿。其中参杂了别的矿石,所出铁材质地硬度、韧性极好。但是,却无法推广到冶铁炉中,温度起不来是最主要的原因。
可以想象,使用乌金石之后,若是冶炼炉炉内温度升高一个档次,将会有大量高品质铁材产出,并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兵器制造。这些,绝对是国之大事。
皇帝示意孙从山把曲江手中的卷宗接过来,又仔细看了相关内容,心中依然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