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年后吗?

琉璃满京华 衣布衣出 1210 字 11个月前

曲江一点儿没发现他已经被人打上了标签,还跟那儿解释呢:“夏氏之前说过,朝廷若是购买轴承技术,她会附送一份文书,让朝廷在轴承使用上多些便利。事关工匠技术,下官想看看夏氏说的这份文书价值几何。”

刘务瞥了他一眼,这几句话听下来,他倒是消除了对曲江吃里扒外的怀疑。不过,就冲他这份对工匠技艺的执着,和清韵斋商谈时,他的存在估计和吃里扒外差不多。

谁要和他讨论轴承具有的价值来着?朝廷甚至不是买轴承,而是买那种虚无缥缈,名之为工匠手艺的东西。

自古以来,无论何种手艺,只要被别人窥测到、复制了,这手艺就不再属于起始的那个人,而是谁拿到就是谁的。

而这四轮车和轴承,朝廷明明已经拿到这份手艺,却还要给清韵斋付银子,哪个傻了才会做这种事!

现在,他刘务就是傻了的那个人。

一旦朝廷付了银子,那无异于给天下工匠和百姓买下了这份手艺。只要朝廷的马车一经使用轴承,用不了多长时间,全天下相关的工匠,都能把这份技术搞到手。

刘务怎么想都觉得自己是个冤大头。

再看曲江这位同僚,不知清韵斋给他灌了什么汤,竟糊涂至此。

“哦,清韵斋的东家夏氏,听说是个有本事的。他提出连续投料生产玻璃,应该做得差不多了吧?”刘务问道,不是因为他对这个感兴趣,而是为了给曲江一个当头棒喝,让他好好想清楚,夏氏没那么玄乎。

当时,连续投料玻璃技术吵的挺凶,还把皇商关家给绕了进来。

可后来如何了?雷声大雨点小,直到现在,不但连个影子都没有,朝廷还得分一部分乌金石给他们消耗。

曲江哪里有被当头棒喝的自觉?他那是满意的不得了,连连点头:“快了,就快了。抓紧时间的话,大概年后就能进行最后一次试运行。”

试运行什么的,是刘务没听过的词,但他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不由诧异道:“年后?年后就可以用这种技术制作玻璃,让玻璃产出量剧增、价格大大降低?”

“是啊。”曲江得意的点头,自豪啊。

刘务瞪着他,半天没说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