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她停下了脚步,目光投向了前方的半山腰里。
山雾弥漫之处,青石阶梯隐约可见,从中似有歌声传出。
杨幼真仔细一听,颇为意外,只听那歌声唱道:
南山有木,北山寻哟
三更无灯,五更亮哟
江流涛涛,石不转哟
炼得哪般,壶中人哟
杨幼真细细琢磨,方才品出几分意味。
“南山有木北山寻,此言莫不是说丹田、窍穴,此两者虽在修炼时分属两类,但却相辅相成。丹田用之以凝炼灵力,窍穴辅之以行云周转。丹田有滞碍则窍穴疏流清转,窍穴淤塞则丹田勾纳炼化。”
“三更无灯五更亮,当是说人有三魂,三魂入夜时魂火不明,幽暗清寂。等到五更天明时,魂火便受到太阳洗练,明净精纯。”
“江流涛涛石不转,应该是说灵气精血运转周身,无有停滞,但丹田窍穴巍然不动,坚如磐石。”
“炼得哪般壶中人...”杨幼真眉头轻蹙,纵然心念千百转,灵台清如水,也想不透是哪种含义。
----
杨幼真眸光一闪,看见前方石阶上慢悠悠走下来一位樵夫。他须发皆白,却身形矫健。
樵夫身上披着一件蓑衣,头戴竹笠,背上背着一捆枯柴,右手提着一柄斧头。
杨幼真连忙站于路旁,让开大道,躬身肃立。
等樵夫行至面前,杨幼真拱手拜道:“高士留步。”
樵夫停下脚步,转头看来,他只看了一眼,杨幼真便觉得犹如一股微风吹过身体,和煦平柔,转瞬即逝。
“好,好。”樵夫对着杨幼真连说了三个好字,说的杨幼真有些迷糊。
“高士二字不敢当,你叫住老朽,是有何事?”樵夫瞥了一眼黄牛背上的太衍,便不再关注,只是和蔼的看着杨幼真问道。
杨幼真道:“烦问高士一声,此山中哪里派宗门所在,不知距离此地还有多远?”
樵夫微微一笑,回头朝千山万壑看去,然后道:“你且来看。”
杨幼真站在樵夫身旁,顺着樵夫手指方向望去。
一旁樵夫说道:“顺着此路直走,过了青松岭,便是灵飞峰,灵飞峰下有一条河,名曰‘沉妃潭’。渡过‘沉妃潭’。走出听云径,便到了派的入口。”
说完,他看着杨幼真道:“派易到,但却难进,你不要有太大的期望。”
杨幼真转过身来,朝樵夫拱手拜道:“多谢高士指点。”
樵夫点头笑道:“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