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一艘小船驶到岸边,从小船上下来一人,麻衣草鞋,头戴斗笠,肩上担着一条布袋。
这人下了船,望了一眼前方河岸绿荫中隐隐约约的殿宇楼阁,然后快步走上堤岸,朝那殿宇楼阁之处走去。
穿过林荫小路,径直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道观前。
在道观大门的正前方,有一座高耸的汉白玉牌楼,牌楼的牌匾上写着三个大字:太一观。
过了牌楼,迎面便是巍峨的道观宫门,宫门之上也有写着‘太一观’三个字的牌匾,在牌匾下方两侧,则挂着一对楹联。
上联是:春夏秋冬四季往复,不竭者日月星。
下联是:风花雪月四时交替,不厌者天地人。
这人抬头望着道观宫门,可惜他却不甚识字,眼前太一观三字到是认识,那是因为看得多,听得多。
但这对楹联却不认识了,不过这和他的来意没什么妨碍。
他只是往道观左右的林间看了几眼,看到了四五座伫立的望楼,还有两处军营。
不用说,这些就是吴郡太守专门调拨的军队,他们是来专门护卫太一观的。
虽说太衍并不需要他们护卫,但作为一郡太守,对于大真人的居所,总不能就这样让太一观孤伶伶的呆在这荒郊野岭吧。
的确,此时的西湖畔,或者说太一观所在的位置,对于后世来说,真的是荒郊野岭一般。
不说西湖畔,整个吴郡、整个南方,现在都是一片蛮荒地带,都是一片落后的模样。
大汉无论是文化中心,还是经济中心,要么在观中,要么在中原。
南方是蛮荒之地,是瘴疠野蛮杂处的地带。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比不上已经被秦汉两朝经历了数百年的关中和中原地区。
正是因为南方人烟稀少,所以才有大片未曾开垦的土地,正是因为人烟稀少,所以经济文化自然也发展不了。
所以南方的初始开发,还差第一次‘衣冠南渡’。
南方的初步繁荣,还差了一条‘运河’。
南方的最终崛起,并在经济文化上超过北方,还差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衣冠南渡’。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一队身着铠甲的兵士从太一观外走过,那人并不害怕,乱世的贼兵都见过了,他又何必害怕这定世的军队呢。
那人从肩上取下布袋,然后走进了太一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