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孤独患者内心独白

今后开始喜欢你 恋赤北 1909 字 11个月前

很多时候,面对不易的生活,每个人都希望累了有人关心,苦了有人心疼,疼了有人宽慰,伤了有人安抚。

然而现实里,多的是冷暖自知,别人眼中的我们,已经百炼成钢,可以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风雨,可心里的苦楚,却只有我们自己清楚。

承受了这么多,累积了这么多的难过,才发现世上人千千万,经得起相处的没有几个,与其把所有伤痛埋在心底,用消极困住自己,倒不如学会独自疗伤,做自己的肩膀,陪自己经历。

都说:“宁愿让人觉得没心没肺,也不愿让人觉得楚楚可怜。”

当我们一个人承受了所有的痛,就不再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而刺痛自己,而是把自己当成那个最可靠的人。

相信那些难捱的委屈,那些让人沉默痛哭的心事,都不过是沿途的风景,当我们熬过去了,就不会再因为这些挫折痛苦困扰,当我们强大起来,就能经营好自己的生活,遇到真正与我们灵魂契合的人,余生安好无忧。

像之前的无数个夜晚一样,看着车窗外的夜,韩奕突然觉得自己丢失了很多的东西。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陪伴父母左右,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爱的人一起享受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内心深处的诗和远方了。

可那又能怎样?这样的路还是得继续往下走。

能够理解他的人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就成了孤独患者。

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会做些什么?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也许被滞留在从来没到过的国家的小机场里等待转机,周遭的陌生人和陌生语言让你孤独;也许和一个极其反感的人坐在电影院里看一部没有共鸣的电影,交流的软弱和无力让你孤独;也许大城市里偶然的邂逅让你孤独;或是同床共眠后依旧的落寞也会孤独。

这些孤独被写进了生活里面,但写作并不关于孤独,也不应该只关于孤独。

孤独总是需要一个镜像。一开始,孤独就被带有了一种文艺的优越感“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孤独”在文字中超越了生理的层面,跃居成了“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特权。承认孤独,就像是承认了某种智性;而否认孤独,就像屈从了世俗的原则。此时的孤独,已经不是孤独,而是文艺复兴时期贵族们往脸上故意抹白的“忧郁症”底色,看起来病态才显得自己不易被讨好。

三年前,白雪选择了出国留学和他暂时分开,也不再联系。没有多久的时候,他迷上了一个日本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不可否认,这个剧名成为了他选择深夜看它的首选理由,因为他自己对“孤独”也是迷恋的。一集一集地看那个日本大叔孤独地吃饭、孤独地念白,五郎大叔既没想和观众交流,也没想和店家交流。

他完全也没看出什么故事,只是在失眠的深夜,需要一段段异国的语言挑起不饿的味蕾。

就像这个时候的城市,也是孤独的。

深夜里汽车开过的声音格外清晰,又觉得一切不可测不可控。这城市和他有什么关系?那些车里的人又和他有什么关系?

第二天起来,他和所有人的交流几乎用微信就能全部完成,经常夹杂着图片或者各种资料传送。工作、书写、沟通、交流、问候在同一个界面

里完成,这就是他现在面对的生活。是很孤独,但也从未为此惋惜或是抱怨。

“孤独呀,它不一直都在那儿吗?像影子一样时而摇晃,时而遮挡,时而融为一体。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这样一句话此刻由心声唤出,然后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