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my虽从小就生活在英国,但接受的教育还是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受外公的熏陶比较多。看的中文书比英文书更多,对中国历史文化,甚至连经济形势一点都不陌生。
她的阅读量完全不输韩奕,说到精致,她想到作家陈丹燕写过一本书叫《上海的金枝玉叶》,提到老上海永安百货郭氏家族的四小姐郭婉莹。
郭小姐从小吃遍珍馐美馔,英文流利,(和她一样)在伦敦长大,回国念燕京大学,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白富美。不过,这种贵族出身倒没什么说头,把任何人放在锦衣玉食的生活里,大概都能举止优雅,拿腔拿调。
打动ammy的是后面的故事。
建国后百货公司被收归国有,从前出门永远坐轿车、有保镖相随的郭婉莹,换上粗布衣服,做起了职业女性。条件艰苦,她却能用煤球和铁丝烤出酥脆的土司,用铝锅和供应面粉做出有圣彼得风味的蛋糕。
后来丈夫被打倒冤死狱中,家中财产全无,她也被迫去乡下劳改,养猪,干脏活累活。但她永不屈服,永远抬起高高的下巴。她坚持穿旗袍清洗马桶,穿着光洁的皮鞋在菜场卖咸鸭蛋。
可能这就是精致,能享受最好的,能承受最坏的,生活给她狰狞的酸柠檬,她用来榨成好喝的柠檬汁。
ammy的爸爸也是商人,是itv(independenttelevision)的第二大股东。
中学毕业后她去爸爸的公司参观,认识了一个做电视新闻的女性记者前辈。
在一个发布会上,人山热海,很多人蹲在地上不顾形象地记笔记,而她笔挺地站在角落里,一手托着超薄电脑,一手飞快打字,一身黑套装和干练的妆容搭配得十分得体,实在太吸睛。
后来听说,她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写稿,采访,剪片子,四处奔波,忙得像火力全开的女斗士,却优雅如生活美学家。
在去采访现场的路上,她边听时政新闻,边打开化妆包有条不紊地化妆,确保下车前一定精致地出现在采访对象面前,七厘米高跟鞋,睫毛根根笔挺,嘴唇晶莹,香水恬淡,头发没有一丝杂乱。
晚上回家,一定要泡澡敷面膜,开香薰机读书,无论多忙每周都要去健身房几次,而且坚持练习书法。
虽然做民生新闻,她也关注时尚圈,跟进各大秀场动态,买自己喜欢的大品牌,穿衣品味极佳。
在这行,大家都调侃自己是“新闻民工”,面对高强度的工作甚至顾不及一日三餐,哪有时间打扮自己,很多不修边幅的女同行甚至觉得她是异类。她一笑置之,继续保持精致。
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生活成长背景是很重要的。
受教育影响,很多人会把过分注重外在的人刻板定义为肤浅,把所有深刻都聚焦于所谓的内在美。甚至有前辈会告诉你,在年轻的时候,只需埋头钻研专业技能,练就十八般武艺即可。剩下的一切,当你有了经济实力
,自然会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