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朋友之间的谈心

今后开始喜欢你 恋赤北 2950 字 11个月前

()丘朗接到了惠子打来的视频通话,韩奕和丘朗在酒店里抢他手机的行为如出一辙,俩人疯狂抢镜。

“爸,打声招呼吧!”惠子将镜头对着丘民生。

“老爷子身体可好啊?”

丘朗瞪了韩奕一眼,然后看着视频里的两个亲人,老爷子坐在轮椅上,惠子举着手机半蹲在他身前。

“挺好的!挺好的!”丘老爷子精神状态还不错,脸色也比前段时间见到的时候红润了很多。

丘朗面色凝重,“爸,今天是要出门吗?”

“爸让我带他去公司转转,正准备要过去了呢!你们俩这是在哪啊?”

惠子回答丘朗之后,对身旁的李叔嘱咐着什么。

韩奕举着酒杯晃了晃,“你猜!”

“把手机让给丘朗,我们说几句话!”惠子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韩奕只能乖乖从命。

丘朗拿着手机去到角落没人的地方,故意躲开韩奕。

大概七八分钟过后,丘朗结束了通话。

“是你安排的吧?”

韩奕皱眉问道:“什么是我安排的?我安排了什么?”

“装!他们这个时候特意打电话过来跟我说这些,你说跟你没关系,我会信吗?”丘朗已认定了,是韩奕故意让惠子在这个时候打来视频电话。

“不信拉倒呗!”韩奕死不承认,拿起酒杯跟丘朗碰着杯,然后猛地一口,一饮而尽,“说什么悄悄话了?”

“你先告诉我,宋建国他们跟你说了什么?”丘朗明明很在意,很想知道韩奕这一下午都跟宋建国和杨素晴他们说了些什么。

“喝酒!”

韩奕微笑着,没有想要说的意思,而丘朗为了表现出自己根本就不在意,所以也没有再追问。

地球在一刻不停的转动,身边的人也就犹如潮水的更替般潮涨潮落。这几年,他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所谓的朋友也在来来去去和根本不联系中渐渐的没了。

相处得最好的还是丘朗和韩奕。

朋友这个角色,在独生子女的童年时光里,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放养的丘朗而言。

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一篇鲁迅的文章,丘朗自小就很孤僻,幼时读不知个中滋味,但总希望有那么一个朋友。

后来再读才觉出其中的沉重,闰土是迅哥儿儿时的玩伴,闰土带给了迅哥儿无比美好的童年回忆。

那幅月下捕猹图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可是当迅哥儿再回故乡时,现实却猛泼了他一盆冷水,他用“我们之间已经隔着的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来形容他们后来的关系。

读者究竟不知谁是闰土,谁又会是迅哥儿,唯有的不过是那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无奈与心酸。

在上学之后,丘朗在班级里认识了一些朋友,在那个年纪,朋友都是被随机组合在一个小区、一个班级、一个学校里的人,并不是在有了认知后自己所做出的选择。

并且因为环境的转变,朋友的增多,会陷入许多的无效社交当中,甚至有时候会忽略了那些真正把他当朋友的人。

于是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自我反省,过滤掉一些爱好不一致的、生活方式南辕北辙的、因为某种动机同你在一起的,以及那些思维差异太大的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长大,去了不同的城市,学了不同的专业,毕业后走上不同的岗位甚至过上迥然不同的人生。

这个时候,才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渐行渐远,留在老家的朋友早早的结婚生子,专心的在小城相夫教子,日子过得平淡而缓慢。

而去到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她们有时在伦敦逛街,有时在纽约社交,有时在巴黎的时装周,而有时又在非洲看动物大迁徙。

久而久之,留在老家的朋友话题围绕在了家长里短,而在南法的朋友甚至秉持着独身主义。

生活中或许也总有些人,不愿意放弃那些儿时的玩伴,那些光阴的累积,于是开始想努力的联系起曾经的关系。

可是聊天的时候,你不喜欢他贫瘠落后的旧思想,而他看不惯你夸夸其谈的高姿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客观看待生命中其他人的飞黄腾达。

于是慢慢知道不管自己怎样努力的去维护那段感情,或许到最终该分道扬镳的依旧会走向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

不过至少努力过了,认清现实后的释然,不留下遗憾。

《破产姐妹》有一集,max和caroline是一对形影不离、同甘共苦的姐妹花,有一天caroline决定搬出max的公寓。

caroline向max保证自己还会是max永远的好朋友,max却说:“分开后的第一周,我们可能还会挤出时间每周末一起喝一杯咖啡,过了几周你就有别的事情不来,我也有事情不来,然后接下来的六十年我们都不会再见面。”

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都长大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各有苦涩和甘恬,每个人都要面对焦头烂额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