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会过期,幸福也会过期。
生活就像一篮新鲜的苹果一样,你不舍得去吃。后来,苹果在腐烂,你开始吃坏了一点的苹果,吃完了坏苹果,好的又坏了,你又接着去吃坏的。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到头来却是吃了一辈子的烂苹果,受了一生不该受的苦。
幸福不光会过期,还会在忙碌中消失。
白岩松在《你幸福了吗?》一书中,这样解读“忙”字。“忙”就是“心”和“亡”字的组合,忙着忙着心就死了。
很多人就是在无谓的忙碌中,丢到了本心。活着活着就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边付出,一边失去。一辈子赶路,一辈子都享受不到沿途的风景。
李宗盛有一句歌词只有失去过的人才懂: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简单的歌词,却是无数个凄婉故事的缩影。
穷酸小子出门闯荡,功成名就带着聘礼归来之日,心爱之人早已嫁做人妇;
意气风发的丈夫整日忙于工作,名利双收之后,换来的却是妻离子散;
重压之下的父母背井离乡的打拼,赚到了钱,却和孩子形同陌路;
还有一种,就是子女等不到衣锦还乡,等到的却是生离死别。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中国人最普遍的遗憾。
前段时间被微博上的一个故事刷屏,贵州山区的一位老人,女儿在广东工作,每年只有过年才回家一次,过完年又匆匆离去。
母亲心疼女儿工作忙,一直报喜不报忧,几次生病也不让女儿知晓,身体每况日下却假装健朗。久病成疾,终于在一个深夜,母亲抱病而去,死后几天才被邻居发现。
女儿得知消息赶回后,对着母亲僵硬冰冷的尸体嚎啕大哭说:“我好后悔啊,真的好后悔啊,过完年我不该回广东。应该留下来陪妈妈。”
此生此刻,后悔和眼泪是最无用的告白。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走,人生再无归途。
从此以后,家中都再不会有母亲等待的身影。
有多少人如此,总是在等:
等我以后赚钱了,就把爸妈接回城里住,让他们颐养天年;
等我变得更好,就向心中的那个女孩告白;
等我结束手头里的项目,就倍家人一起去旅行。
到后来才发现,“等我,就”,这是一个无限延迟的将来时。
“等等”,会变成“再等等”。
等到那一天,我一定
然后残酷的事实告诉你:对不起,你等不到那一天了。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