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我请教了一位可敬的学者,他是研究电网理论的,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高手,算不上科幻迷但也是爱好者,他对我那个错误百出的模型进行了修正。

软件运行时最多的一次曾在十万光年半径内设定了三十万个文明,这个用现在看来很简陋的tuboc编的程序在286机上运行了几个小时,结果很有趣。

当然,我只是个工程师,没有能力进行这样级别的研究,只是一个科幻迷玩玩儿而已,从科学角度讲得出的结果肯定没什么意义,但从科幻角度讲却极有价值,因为那些结果所展示的宇宙间点状文明的演化图景,不管正确与否,其诡异程度是很难凭空想出来的。

我认为零道德的宇宙文明完全可能存在,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

这就是我写“地球往事”的初衷。

当然,《三体》并没有揭示那个宇宙文明的图景,其中的两大文明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图景,只是揭开了其面纱的一角。

比如,既然距我们最近的恒星都有智慧文明,那这个宇宙一定是十分拥挤的,可为什么它看起来却如此空旷?

但愿有机会在“地球往事”的第二部中继续描述。

那个将在“地球往事”中渐渐展开的图景,肯定会让敬畏心中道德的读者不舒服,但只是科幻而已,不必当真。

:)

从《三体》连载中得知,国内科幻读者喜欢描述宇宙终极图景的科幻小说,这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