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突然到来的美好世界使程心有一种不真实感,自从冬眠苏醒后,她一直恍若梦中。

半个小时后飞行车降落了,车门滑开,程心一下车,它立刻升空飞走了。

螺旋桨搅起的大风平息后,寂静笼罩着一切,只有鸟鸣从远方传来。

程心打量着周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废弃的建筑中。

这些建筑像是公元世纪的,好像是一个居住区,每座楼房的下半部分都长满了密密的藤蔓植物。

看着这被新纪元的绿色所覆盖的过去,程心多少找回了一些现实感。

她叫着aa的名字,回答她的却是一个男人的声音:

“你好!”

这声音来自程心身后二楼的一个阳台,她转身看到了站在缠满藤蔓的阳台上那个男人,不是现在女性化的男性,而是过去真正的男人。

程心仿佛又回到梦中,但这次是她的公元世纪噩梦的延续:这个男人是托马斯·维德,穿的衣服也是与过去一样的黑皮夹克,只是他看上去老了些,可能他是在程心之后许多年冬眠的,或者比程心更早苏醒,也许两者都有。

但程心的目光立刻集中在维德的右手上,那只戴着黑色皮手套的手握着一把手枪,公元世纪的手枪,枪口对着程心。

“这枪里的子弹是为水下射击特制的,据说能保存很长时间,但已经二百七十多年了,不知还能不能用。”

维德说,脸上露出程心熟悉的冰水般的微笑,那种笑容是他在欣赏别人绝望时特有的。

子弹能用。

一声爆响中,程心看到枪口的火光,自己左肩像被猛击一拳,冲击力把她推靠到后面的一堵残壁上。

枪声被密集的藤蔓植物吸收,传不了多远,外面的鸟鸣声还在继续。

“不能用现在的枪,它们每次射击都会自动在公共安全数据库中登记。”

维德说,语气与三个世纪前同程心谈日常工作时一样平淡。

“为什么?

!”

程心说出了三个世纪后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她没感到疼,左肩只有一种绵软的麻痹感。

“为了执剑人。

我想成为执剑人,你会同我竞争,而你会成功。

我对你本人没有一点儿恶意,不管你信不信,我此时很难过。”

“瓦季姆是你杀的?”

程心问,血从她的嘴角流出。

“是,阶梯计划需要他。

而现在,我的新计划却不需要你。

你们都很出色,但挡道的棋子都应清除。

我只能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

维德说完又开了一枪,子弹穿透程心的左腹部,仍然没有痛感,但全身在麻痹中失去支撑,她靠着墙慢慢滑下,在身后的藤蔓叶子上留下鲜红的血迹。

维德再次扣动扳机,这次,近三个世纪的岁月终于显出了作用,枪没响。

维德拉动枪栓退出臭弹,再次把枪口对准程心。

就在这时,他握枪的右臂好像自己爆炸了,一团白烟升起后,维德的右小臂消失了,被烧焦的骨肉碎片飞溅到周围的绿叶中,手枪却完好无损地掉到楼下。

维德没动,仿佛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已经消失的右小臂,然后抬头仰望,在他看的方向,一辆飞行警车正俯冲下来,还没有接触地面,就有几名带枪的警察跳到下面在气流中翻腾的深草里,他们看上去也是身材苗条的女孩,但动作敏捷。

最后下来的是aa,她的泪眼在程心已经模糊的视线中晃动着,也能听到她的哭诉声,大意是有人伪造她的电话等等。

剧痛开始出现,且来势凶猛,程心休克了过去。

很快她又醒来了,发现自己已经在车里,身体被不知名膜状物全部包裹起来,疼痛消失了,甚至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意识再次模糊。

她最后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问:

“什么是执剑人?”

《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

面壁者的幽灵——执剑人

罗辑对三体世界建立的黑暗森林威慑无疑是伟大的功绩,但最终产生这个功绩的面壁计划却被认为是一个极其幼稚的荒唐举动。

人类当时像个第一次走向社会的孩子,对险恶的外部世界充满了恐惧和迷茫,面壁计划就是这种精神冲击的产物。

随着罗辑把威慑控制权移交给联合国和太阳系舰队,人们认为面壁计划这一历史的传奇永远结束了。

人们开始对威慑本身进行深入思考,由此诞生了一门学科:威慑博弈学。

构成威慑的主要元素有:威慑者和被威慑者,在黑暗森林威慑中分别是人类和三体世界;威慑操作,发射三体世界坐标导致两个世界毁灭;威慑控制者,掌握发射开关的人或组织;威慑目标,三体世界放弃侵略并向人类世界传递技术。

以威慑者和被威慑者同归于尽为后果进行的威慑,被称为终极威慑。

与其他类型的威慑相比,终极威慑的特点是:一旦威慑失败,那么再进行威慑操作对于威慑者来说便毫无意义。

终极威慑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使被威慑者相信,如果它不接受威慑目标,就有极大的可能触发威慑操作。

描述这一因素的是威慑博弈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威慑度。

只有威慑度高于80,终极威慑才有可能成功。

人们很快发现一个极其沮丧的事实:如果黑暗森林威慑的控制权掌握在人类的大群体手中,威慑度几乎为零。

让人类集体做出毁灭两个世界的决定本来就极其艰难,这个决定远远超出了人类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底线,而黑暗森林威慑本身的情形使这种决定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如果威慑失败,人类还有至少一代人的时间可以存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活着的人就是全部了;如果因威慑失败而进行威慑操作,向宇宙广播两个世界的坐标,那毁灭随时都可能到来,这个结果远糟于放弃威慑操作。

所以,当威慑失败时,人类的群体反应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但个体的反应无法预测。

黑暗森林威慑的成功,正是建立在罗辑个体的不可预测上。

当威慑失败时,决定他行为的更多是他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因素,即使是基于理智,他个人的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未必契合。

威慑纪元初,两个世界对罗辑的全部人格特征进行了极其详细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人类和三体的威慑博弈学者们得出了几乎相同的结果:依威慑失败时的精神状态不同,罗辑的威慑度在919至984之间浮动,三体世界绝对不敢冒这个险。

在威慑建立后很短的时间里,虽然还没来得及进行上述的深入研究,但人们很快觉察到了这个事实,联合国和太阳系舰队立刻把威慑控制权交还给罗辑,就像扔出一块滚烫的铁。

从收回到交还控制权,前后只有十八个小时的时间,但这段时间已足够水滴摧毁环绕太阳的核弹链以阻止人类进行坐标广播,而敌人没有行动,这被认为是三体世界在这场战争中的最大失误,而人类则冷汗淋漓地长出了一口气。

于是,罗辑一直掌握着黑暗森林威慑的控制权。

他的手中,先是握着太阳核弹链的起爆开关,后来握着引力波的发射开关——两个世界的战略平衡,像一个倒放的金字塔,令人心悸地支撑在他这样一个针尖般的原点上。

黑暗森林威慑是悬在两个世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罗辑就是悬剑的发丝,他被称为执剑人。

面壁计划并没有成为历史,人类无法摆脱面壁者的幽灵。

如果说面壁计划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怪物,那黑暗森林威慑和执剑人在历史上却有过先例。

公元20世纪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就是一个准终极威慑。

冷战中的1974年,苏联启动periter计划,建立了一个后来被称为末日系统的预警系统,其目的是在北约核突袭中,当政府决策层和军队高级指挥层均被消灭、国家已失去大脑的情况下,仍具备启动核反击的能力。

它利用核爆监测系统监控苏联境内的核爆迹象,所有的数据会汇整到中央计算机,经过逻辑判读决定是否要启动核反击。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绝密的位于地层深处的控制室,当系统做出反击的判断时,将由控制室内的一名值班人员启动核反击。

公元2009年,一位曾参加过periter战略值班的军官对记者披露,他当时竟然只是一名刚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二十五岁的少尉!当系统做出反击判断时,他是毁灭的最后一道屏障。

这时,苏联全境和东欧已在火海之中,他在地面的亲人和朋友都已经死亡,如果他按下启动反击的按钮,北美大陆在半个小时后也将同样成为生命的地狱,随之而来的覆盖全球的辐射尘和核冬天将是整个人类的末日。

那一时刻,人类文明的命运就掌握在他手中。

后来,人们问他最多的话就是:如果那一时刻真的到来,你会按下按钮吗?

这位历史上最早的执剑人说:我不知道。

人们现在的希望就是:黑暗森林威慑能够出现像20世纪的核威慑那样美好的结局。

岁月在诡异的平衡中流逝,威慑已经建立了六十年,已过百岁的罗辑仍执掌着威慑控制权。

他在人们眼中的形象也在慢慢变化。

主张对三体世界采取强硬政策的鹰派不喜欢他。

早在威慑刚建立时,强硬派就主张向三体世界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企图彻底解除三体世界的武装。

有些方案已经到了荒唐的地步,比如“裸移民”计划,提出让三体人全体脱水,然后由货运飞船送至奥尔特星云,再由人类飞船接运到太阳系,存储于建造在月球或火星上的干库中,依据某种条件分小批逐步解冻。

温和的鸽派同样不喜欢罗辑。

他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被罗辑泄露坐标的187j3x1恒星系中是否有生命和文明上。

对这一点,两个世界的天文学家们都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无法证明有,也无法证明没有。

但罗辑肯定有世界毁灭罪的嫌疑。

他们认为,人类和三体两个文明要想建立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必须以泛宇宙的人权体系为基础,即承认宇宙间所有文明生物都拥有完全平等的人权。

而要使这样一个泛宇宙人权体系成为现实,就必须对罗辑进行审判。

罗辑对两者都没有理会。

他只是握着引力波发射的开关,沉默地坚守着执剑人的岗位,坚守了半个世纪。

人们发现,人类对三体世界的任何政策,都不可能绕过执剑人,没有执剑人的承认,人类的政策在三体世界没有任何效力。

这样,执剑人就成为像面壁者一样拥有巨大权力的独裁者。

随着时间的流逝,罗辑的形象由救世主一天一天地变成了一个不可理喻的怪物和毁灭世界的暴君。

人们发现威慑纪元是一个很奇怪的时代,一方面,人类社会达到空前的文明程度,民主和人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却笼罩在一个独裁者的阴影下。

有学者认为,科学技术一度是消灭极权的力量之一,但当威胁文明生存的危机出现时,科技却可能成为催生新极权的土壤。

在传统的极权中,独裁者只能通过其他人来实现统治,这就面临着低效率和无数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在人类历史上,百分之百的独裁体制从来没有出现过。

但技术却为这种超级独裁的实现提供了可能,面壁者和持剑者都是令人忧虑的例子。

超级技术和超级危机结合,有可能使人类社会退回黑暗时代。

但大多数人也承认,目前还不到停止威慑的时候。

随着智子封锁的解除和三体世界的知识输入,人类科学飞速发展,但与三体世界比,还相差两到三个技术时代;只有当两个世界科技实力相当时,才能考虑停止威慑。

还有一个选择:把威慑控制权交给人工智能。

这一选择曾被认真考虑,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它的最大优势是威慑度极高,但最终被否决了。

把两个世界的命运交付给机器,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试验发现,ai对威慑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的几率比人要低许多,因为这种判断本身所要求的不仅仅是逻辑推理能力。

另外,在政治上这也不会使人们感觉更好,这不过是把人的独裁转化成机器独裁,从政治角度看更糟糕。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智子对ai的干扰。

虽然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但仅仅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就使这个选择成为不可能。

折中的选择是更换执剑人。

即使不考虑以上的因素,罗辑已是百岁老人,思维和心理随时可能出现异常波动,把两个世界的命运放到他手中很难让人放心。

程心恢复得很快。

医生们声称,即使那把手枪中的十颗7毫米子弹全部击中她,即使她的心脏被击碎,现代医学也能把她救活并恢复到与正常人基本无异的健康状态,但如果大脑被击中就没救了。

据警方透露,维德几乎成功。

世界上最近的一起谋杀案发生在二十八年前,而这个城市已经近四十年没有谋杀犯罪了,警方对预防和侦破谋杀案已经生疏。

是另一名执剑者候选人,维德的一个竞争对手,向警方提出警告,但他也没有任何证据,只是以这个时代所没有的敏锐觉察到了维德的意图。

半信半疑的警方耽误了很多时间,直到发现了维德伪造aa的电话时才采取行动。

许多人到医院来看望程心,有政府、联合国和舰队的官员,社会各界的人士,当然也有aa和她的朋友们。

程心现在已经能够很容易地分辨现代人的性别,同时也渐渐适应了外表完全女性化的现代男人,感觉他们有一种她的时代的男人们所没有的优雅,但他们还远不可能对她产生异性吸引力。

随着陌生感的消失,程心渴望进一步了解这个时代,可目前她还只能待在病房里。

这天,aa在病房中为她放了一部全息电影,说是本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名叫《长江童话》,取材于李之仪的《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影片描写一个没有具体年份的上古田园时代,分别居住在长江入海口和源头的一对情侣的爱情。

整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不可跨越,他们从未见面,连想象中的相会画面都没出现过,但他们的思念之情却被表现得无比凄婉动人。

影片的摄影也十分唯美,长江入海处江南的清丽婉约和源头青藏高原的雄浑壮阔相互映衬,令程心陶醉。

影片丝毫不见她的时代那类商业化的张扬,故事像长江一样从容流淌,使她融入其中。

程心想到,她现在就在时间大河的江之尾,而江之头却空荡荡的……

这部电影激起了程心对新纪元文化的兴趣,当她能走动时,aa又带她去了画展和音乐会。

程心清晰地记得公元世纪在798厂和上海现代艺术双年展中见到的那些变态怪异的东西,很难想象那时的艺术延伸到现在是什么样子。

但她看到的画都很温和写实,而柔美的色彩中又跃动着生机和情感,她感觉那一幅幅画就像一颗颗心,在为自然和人性之美轻轻跳动。

至于音乐,她感觉听到的都像是古典交响曲,让她又想到了那部电影中的长江,厚重雄浑又从容舒缓,她像是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江面的流水,不知不觉中感到不是水在流,而是人在向上游走,她就这样被带了很远很远……

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与程心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但也不是简单地回归古典,更像是自后现代以后的螺旋升华,完全建立在一个新的美学基础上,比如《长江童话》中就包含着对宇宙时空的深刻隐喻。

但使程心最为激动的是,21世纪后现代文化艺术中所充斥的那种晦暗绝望变异喧闹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温馨的宁静和乐观。

“我爱这个时代,但想想也挺让人吃惊的。”

程心说。

“要是知道这些电影、画和音乐的作者,你就更吃惊了,他们都是四光年外的三体人。”

aa说,看着程心目瞪口呆的样子,她开心地大笑起来。

《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

文化反射

威慑建立之后,为了接收和消化三体世界向地球传送的科学技术信息,成立了世界科学院,这是一个与联合国同级别的国际组织。

人们最初预测,人类只能接收到来自三体世界的挤牙膏似的零星信息,且这些信息充满刻意的谬误和误导,地球科学家们只能从中猜谜般地获得真正的新知识。

但三体世界在这方面的态度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们在短时间内系统地传送了海量的知识信息,主要是基础科学信息,包括数学、物理学、宇宙学、分子生物学(以三体世界生命为基础)等等,每一类都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这巨量的信息令地球科学界一时手足无措。

三体世界还对地球人进行了不间断的指导,一时间地球世界几乎成了一所大学。

智子对加速器的封锁解除后,三体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一步步得到实验证实,使人类对这些知识的真实性有了初步的确认。

三体世界甚至多次抱怨世界科学院消化知识的速度太慢,他们似乎迫不及待地想使人类达到自己世界的科学水平,至少在基础科学方面是这样。

对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人们提出了多种解释,较为可信的一种是:三体世界看到了人类科学加速发展的优势,想通过人类科学的发展获得新的知识,地球被作为一个知识电池来使用,试图在为其充电后获得更高的能量。

三体世界对此的解释是:如此慷慨的知识传送是出于对地球文明的敬意,三体世界从地球文明那里得到了更多的东西。

人类文化使三体世界睁开了一双新的眼睛,看到了生命和文明更深层的意义,体验到了以前从未觉察到的自然和人性之美。

人类文化在三体世界广为传播和渗透,正迅速和深刻地改变着三体世界的社会形态,并在半个世纪中引发了多次革命,使得三体世界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与地球越来越相似,人类的价值观正在那个遥远的社会得到认同和推崇,人类文化正被所有三体人所迷恋。

开始,人们对此将信将疑,但随之而来的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文化反射浪潮证实了这一切。

威慑纪元十年后,由三体世界传送而来的,除了海量的知识信息,还有越来越多的模仿人类的文化艺术作品,包括电影、小说、诗歌、音乐、绘画等。

令人吃惊的是,三体世界对人类文化的模仿似乎没有经历邯郸学步的过程,一开始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这种现象被学者们称为文化反射。

人类文明在宇宙中有了一面镜子,使人类从以前不可能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

在以后的十年间,反射文化在人类世界流行开来,取代正在日益颓废和失去活力的地球本土文化,成为文化主流,在大众中引领时尚,在学者中成为寻找新的文化思想和美学理念的源泉。

现在,一部电影或小说,如果不预先说明,一般无法看出它的来源,很难确定其作者是人类还是三体人。

因为在来自三体世界的作品中,人物全部是地球人类,自然环境也都是地球类型的,完全看不出异世界的影子,这是三体世界接受人类文化的最有力证明。

同时,三体世界本身仍然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那个世界的细节被传送过来。

三体人认为,自己粗陋的本土文化现在还不值得展示给人类,特别是双方生物学和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一旦展现,可能会给已经建立起来的宝贵的交流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

人们欣慰地看到,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一束阳光真的照进了黑暗森林的这个角落。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