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知情人的恐惧后来发展到荒唐的地步,他们拒绝使用无线通信,甚至走路都放轻脚步,说话都压低声音……其实,谁都知道这毫无意义,因为预警系统现在看到的,是一年零四个月之前的景象,此时这艘外星飞船已经远去。
当外星飞船在观测的视野中渐行渐远时,人们并没能够松一口气,因为预警系统又有了一个更令人担忧的发现:外星飞船没有向太阳发射光粒,但发射了另外一个东西。
这个物体也是以光速向太阳发射,但丝毫没有产生光粒的碰撞辐射,在所有电磁波段完全不可见,预警系统是通过引力波发现它的。
这个物体不间断地发射出微弱的引力波,这种引力波频率和强度都恒定不变,没有搭载任何信息,可能是发射体固有的某种物理性质所致。
预警系统在最初探测到这种引力波并定位其发射源时,以为是外星飞船发出的,但很快探测到引力波的发射源与飞船分离,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向太阳系。
对观测数据的分析还表明,发射体并没有精确地对准太阳,如果按它目前的轨道运行,它将从火星轨道外侧掠过太阳,如果它的目标是太阳的话,这是相当大的误差。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它与光粒不同:在已有的两次对光粒的观测数据中,光粒发射后,在考虑恒星运行的提前量的前提下,都精确对准目标恒星,不需再进行任何修正,可以认为,光粒就是一块以惯性飞行的光速石头。
现在对引力波源的精确跟踪表明,发射体并没有进行过任何轨道修正,似乎表明它的目标不是太阳,这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点安慰。
在接近距太阳一百五十个天文单位时,发射体的引力波频率开始迅速降低,预警系统很快发现,这是发射体减速造成的。
在几天的时间里,它的速度由光速急剧降低到光速的千分之一,而且还在继续降低中。
这么低的速度对太阳不会构成威胁,这又是一个安慰,同时,在这个速度上,人类的太空飞行器可以与它并行飞行,就是说,可以出动飞船拦截它了。
“启示”号和“阿拉斯加”号两艘飞船组成编队,从海王星城市群落出发,对不明发射体进行探测。
这两艘飞船都带有引力波接收系统,可以构成一个定位网络,在近距离上对发射体进行精确定位。
广播纪元以来,人类又建造了多艘能够发射和接收引力波的飞船,但在设计理念上有很大差别,主要是把引力波天线与飞船分开,成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天线可以与不同的飞船组合,天线在衰变失效后可以更换。
“启示”号和“阿拉斯加”号只是两艘中型飞船,但体积与大型飞船相当,主要部分就是巨大的引力波天线。
这两艘飞船很像公元世纪的氦气飞艇,看上去很庞大,但有效载荷部分只是挂在气囊下的那一小块。
探测编队起航十天后,瓦西里和白ice在引力波天线上穿着轻便宇宙服和磁力鞋散步。
他们都喜欢这样,比起飞船内部,这里视野开阔,宽阔的天线表面又给人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他们是第一探测分队的主要负责人,瓦西里是总指挥,白ice领导技术方面的工作。
阿历克赛·瓦西里就是广播纪元那位太阳系预警系统的预警观测员,曾经与威纳尔一起发现了三体光速飞船的航迹,并引发了第一次误报警事件。
事件之后,瓦西里中尉成为替罪羊之一,遭到开除军籍的处分,但他很不服气,认为历史一定会还自己以公正,就进入了冬眠。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光速飞船航迹这一发现越来越显示出其重大的意义,而第一次误报警事件的惨重损失也渐渐被淡忘,瓦西里在掩体纪元9年苏醒后恢复军职,现在已经成为联邦太空军中将,不过他也年近八十了。
他看看身边的白ice,心中感觉生活很不公平:此人比自己早出生八十多年,是危机纪元的人,同样是冬眠,现在才四十多岁。
白ice原名白艾思,苏醒后为了使自己显得不那么落后于时代,改成了现代常用的中英文混合名。
他曾经是丁仪的博士生,在危机纪元末冬眠,二十二年前才苏醒。
一般来说,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使人很难再跟上时代,但理论物理学自有其特殊性。
如果说,智子的封锁使公元世纪的物理学家到威慑纪元仍不过时的话,那么,环日加速器的建立则使物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处于重新洗牌的状态。
早在公元世纪,超弦理论就被认为是十分超前的理论,是22世纪的物理学。
环日加速器的建立,使得超弦理论有可能直接由实验验证,结果是一场灾难,被推翻的部分远多于被证实的,包括三体世界曾经传送的东西也被证伪,但按照三体文明后来达到的技术高度,他们的基础理论不可能错成这样,只能说明他们在基础理论方面也对人类进行了欺骗。
而白ice在危机纪元末提出的理论模型是少有的被环日加速器部分证实的东西。
当他苏醒时,物理学界已经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线上,他则脱颖而出获得很高的声誉,又用了十多年时间,他重新回到物理学的最前沿。
“似曾相识吧。”
瓦西里做了一个囊括一切的手势说。
“是啊,但人类的自信和傲慢已经荡然无存了。”
白ice说。
瓦西里深有同感。
看看航线的后方,海王星已经变成一个幽蓝色的小点,太阳也只是一个黯淡的小光团,在天线表面连影子都投不出来。
当年那由两千艘恒星级战舰组成的壮丽方阵在哪里?
现在只有这形单影只的两艘飞船,全体人员不到一百人。
“阿拉斯加”号与“启示”号的距离近十万千米,完全看不到。
“阿拉斯加”号并不仅仅是作为定位网络的另一端,上面还有一个探测分队,编制与“启示”号上的一样,按总参谋部的说法是后备队,看来上层对此行的险恶做了充分的估计。
在太阳系这冷寂的边缘,脚下的天线仿佛是宇宙中唯一的孤岛。
瓦西里想仰天长叹,但又觉得没有意思,就从宇宙服的衣袋中掏出一个小东西,让它旋转着悬浮在两人之间。
“看这是什么?”
那东西初看像某种动物的一块骨头,实际是一个金属零件,光滑的表面反射着寒冷的星光。
瓦西里指着旋转的零件说:“一百多个小时前,我们在航线附近探测到一小片金属飘浮物,派出一艘无人太空艇取回来几件,这就是其中一件。
我查询过,这是危机纪元末恒星级战舰聚变发动机上的一个零件,冷却控制部分的。”
“这是末日战役的遗物?”
白ice敬畏地问。
“应该是,这次找到的还有一只座椅上的金属扶手和一块舱壁碎块。”
这一带是近两个世纪前末日战役古战场的轨道范围,掩体工程开始以后,经常发现古战舰的遗物,它们有的出现在掩体世界的博物馆中,有的则在黑市里流通。
白ice握住那个零件,感到一股寒气透过宇宙服的手套直入骨髓。
他松手后,零件继续在空中旋转着,仿佛被附于其上的灵魂所驱动。
白ice把目光移开,遥望远方,只看到深不见底的空旷,那两千艘战舰和上百万人的遗骸已经在这片黑暗冷寂的太空中运行了近两个世纪,那些牺牲者流的血早就由冰屑升华成气体消散了。
“我们这次探测的东西,可能比水滴更险恶。”
白ice说。
“是啊,当时对三体已经算是熟悉,可对发出这东西的世界,我们一无所知……白博士,你猜过我们将遇到什么样的东西吗?”
“只有大质量的物体才能发射引力波,那东西质量和体积应该都很大吧,说不定本身就是一艘飞船……不过,这种事,意外就是正常。”
探测编队继续航行了一个星期,将自己和引力波发射源的距离缩短至一百万千米。
在此之前,编队已经减速,现在速度已经降至零并开始向太阳系方向加速,这样,当发射体追上编队时,两者将平行飞行。
探测工作主要由“启示”号完成,“阿拉斯加”号退至十万千米之外观察。
距离继续缩短,发射体距“启示”号仅一万千米左右,这时,它发出的引力波信号已经十分清晰,可以进行精确定位,但在那个位置上,雷达探测没有任何回波,可见光观测也空空如也。
接着,距离缩短至一千千米,引力波发射源的位置仍然看不到任何东西。
“启示”号上的人们陷入惶恐之中,起航前曾设想过各种情况,唯独没有想到与目标近在咫尺,视野中却一无所有。
瓦西里请示预警中心,在四十多分钟的延时后收到中心指令,继续缩短与目标的距离,直到近至一百五十千米!这时,可见光观测系统有所发现,在引力波发射位置有一个小白点,从飞船上用普通望远镜也能看到那个白点。
于是,“启示”号派出一艘无人太空艇前往探测。
太空艇向目标飞去,距离迅速缩短,五百千米,五十千米,五百米……最后,太空艇在距目标五米处悬停,它发回的高清晰全息图像,让两艘飞船上的人们看到了这个从外太空射向太阳系的东西——
一张小纸条。
只能这么形容它,它的正式名称是长方形膜状物,长八点五厘米,宽五点二厘米,比一张信用卡略大一些,极薄,看不出任何厚度,表面呈纯白色,看上去就是一张纸条。
探测小组的成员都是最优秀的专业人员和指挥官,都有着冷静的思维,但直觉的力量还是压倒了一切。
他们曾准备着遭遇巨大的入侵物,甚至有人猜测是一艘如同木卫二般大小的飞船,从它所发射的引力波强度看这是完全可能的。
看着这张来自外太空的纸条(后来他们就这么称呼它),他们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把悬了许久的心放了下来。
在理智上他们并没有放松警惕,这东西也可能是武器,可能具有毁灭两艘飞船的力量,但要说它能够摧毁整个星系,那确实太难以置信了。
在外观上,它是那么纤细无害,像夜空中飘着的一根白羽毛。
纸写的信早已消失,但人们从描写古代世界的电影中看到过那东西,所以纸条在他们眼中又多了一分浪漫。
检测表明,纸条对任何频段的电磁波都不反射,它呈现的白色不是反射外界的光线,而是自身发出的淡淡的白光,没有检测到任何其他辐射。
由于包括可见光在内的任何电磁波都能穿透纸条,纸条实际是透明的,在近距离拍摄的图像上,能够透过它看到背后的星星。
但由于它自身发出的白光的干扰,太空背景又很暗,因此,它从远处看呈现不透明的白色。
至少从外表上看纸条是无害的。
也许这真的是一封信?
由于无人太空艇上没有合适的抓取工具,只好又派出一艘太空艇,艇上带有一只机械臂,试图用一个密封的小抓斗抓取纸条。
当机械臂把张开的抓斗伸向纸条时,两艘飞船上人们的心又悬了起来。
这一幕也似曾相识。
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当抓斗合拢把纸条扣在其中、机械臂回缩时,纸条从密封的抓斗中漏了出来,仍在原位不动。
反复试了几次,结果都一样。
“启示”号上的控制者控制机械臂去接触纸条,臂杆从纸条中穿过,两者都完好无损,机械臂没有感觉到任何阻力,纸条的位置也没有丝毫移动。
最后,控制者操纵太空艇缓缓移向纸条,试图推动它。
当艇身与纸条接触后,后者没入艇身内,随着太空艇的前移,又从艇尾出现,保持原状。
在纸条穿过艇身的过程中,太空艇内部系统没有检测到任何异常。
这时,人们知道纸条不是寻常之物,它像一个幻影,与现实世界中的任何物体都不发生作用。
它也像一个小小的宇宙基准面,精确地保持原位不动,任何接触都不可能改变它的位置或者运行轨道丝毫。
白ice决定亲自去近距离观察,瓦西里坚持要同他一起去。
第一探测分队的两个领导人同时前往引起了争议,向预警中心请示需四十多分钟才能得到回答。
由于瓦西里的坚持,也考虑到后备队的存在,大家勉强同意了。
两人乘坐太空艇向纸条驶去,看着“启示”号和庞大的引力波天线渐渐退远,白ice感觉自己正在离开唯一的依靠,心中变得空虚起来。
“当年你的导师也像我们这样吧?”
瓦西里说,他看上去倒是显得很平静。
白ice默认了这话。
此时他感觉自己在心灵上确实与两个世纪前的丁仪相通了,他们都在驶向一个巨大的未知,驶向同样未知的命运。
“不要担心,这次我们应该相信直觉了。”
瓦西里拍拍白ice的肩膀说,但他的安慰对后者没起什么作用。
太空艇很快驶到了纸条旁边。
两人检查了宇宙服后,打开太空艇的舱盖,暴露在太空中,并微调太空艇的位置,使纸条悬浮在他们头顶上方不到半米的地方。
他们仔细地打量着那块方寸大小的洁白平面,透过这洁白他们也看到了后面的星星,证实纸条是一块发光的透明体,只是自身的光线淹没了后面透出的星光,使透过它看到的星星有些模糊。
他们又起身从艇中升起一些,使纸条的平面与自己的视线平齐,正如传回的图像显示的那样——纸条没有厚度,从这个方向看,它完全消失了。
瓦西里向纸条伸出手去,立刻被白ice抓住了。
“你干什么?
!”
白ice厉声问道。
他透出面罩的目光说出了剩下的话,“想想我的导师吧!”
“如果它真是一封信,也许需要我们这些智慧生命的本体直接接触才能释放出信息。”
瓦西里说着,用另一只手把白ice的手拿开。
瓦西里用戴着宇宙服手套的手接触纸条,手从纸条中穿过,手套表面完好无损;瓦西里也没有收到任何心灵传输的信息。
他再次把手穿过纸条,并且停在那里,让那个小小的白色平面把手掌分成两个部分,仍然没有任何感觉,纸条与手掌接触的部分呈现出手掌断面的轮廓线,它显然没有被切断或弄破,而是完好无损地穿过了手掌。
瓦西里把手抽回来,纸片又以原状悬浮在原位,或者说以每秒两百千米的速度与太空艇一起飞向太阳系。
白ice也试着用手接触了一下纸条,又很快抽回来,“它好像是另一个宇宙的投影,与我们的世界全无关系。”
瓦西里则关心更为现实的问题,“如果什么东西都不能对它产生作用,我们就没办法把它带到飞船中进一步研究了。”
白ice笑了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你忘记《古兰经》中的故事了?
如果大山不会走向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可以走向大山。”
于是,“启示”号缓缓驶向纸条,与它接触后使它进入飞船内部,然后慢慢调整位置,使纸条悬浮在飞船的实验舱中,如果在研究中需要移动纸条,则只能通过移动飞船本身来做到。
这种奇特的操纵开始有些困难,好在“启示”号原是一艘勘探柯伊伯带小天体的飞船,具有优良的位置控制能力,引力波天线也加装了多达十二台微调发动机,在飞船的ai熟悉后,操纵就变得快捷而精确了。
如果这个世界对纸条无法施加任何作用,那就只能让世界围着它运动了。
这是一个奇特的场景,纸条位于“启示”号的内部中心,但在动力学上与飞船没有任何关系,两者只是重叠着以相同的速度向太阳系运动。
进入飞船后,由于背景光的增强,纸条透明的性质更明显了,透过它可以清晰地看到后面的景物。
它此时不再像纸条,而像一小张透明膜,仅以其自身发出的弱光显示其存在,但人们仍把它称为纸条。
当背景光很强时,甚至会在视觉上失去它,研究者们只得把实验舱的照明调到很暗,这样纸条才能醒目些。
研究者们首先测定纸条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测定它产生的引力来进行,但在引力测定仪的最高精度上没有任何显示,所以纸条的质量可能极小,甚至为零。
对于后一种情况,有人猜测它是不是一个宏观化的光子或中微子,但从其规则的形状看,显然是人工制造物。
对纸条的分析没有进一步的成果,因为所有频段的电磁波穿透它后,都观察不到任何衍射现象,各种强度的磁场对它也没有任何影响,这东西似乎没有内部结构。
二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探测小组对纸条仍然接近一无所知,只观察到一个现象:纸条发出的光和引力波在渐渐减弱,这意味着它发出的光和引力波可能是一种蒸发现象。
由于这两者是纸条存在仅有的依据,如果它们最后消失,纸条也就消失了。
探测编队接到了预警中心的信息,大型科考飞船“明日”号已经从海王星群落起航,七天后与探测编队会合,“明日”号上有更完善的探测研究装备,可对纸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进行,飞船上的人们对纸条的戒心渐渐消失,不再小心翼翼地与它保持距离。
知道它与现实世界不发生任何作用,也不发出有害辐射,便开始随意触摸它,让它穿过自己的身体,甚至还有人让纸条从自己的双眼处穿进大脑,让别人拍照。
白ice看到后突然发起火来:
“别这样!这一点儿都不好玩儿!”
他大喊道,然后离开工作了二十多个小时的实验舱回到自己的舱室中。
一进门,白ice就把照明关上,想睡觉。
但在黑暗中他突然有一种不安,感觉纸条随时会从某个方向发着白光飘进来,于是又把照明打开,他就悬浮在这柔和的亮光中,陷入了回忆。
与导师的最后分别是一百九十二年前的事了,现在仍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黄昏,他们两人从地下城来到地面,开车进入沙漠。
丁仪喜欢这样,他喜欢在沙漠中散步思考,甚至喜欢在沙漠中讲课,这有时让他的学生苦不堪言。
他曾这样解释这种怪癖:“我喜欢荒凉的地方,生命对物理学是一种干扰。”
那天的天气很好,没有风沙,初春的空气中有一种清新的味道。
师生二人躺在一道沙坡上,华北沙漠笼罩在夕阳中。
往日,白艾思觉得这些连绵起伏的沙丘很像女人的胴体(这好像也是经导师点拨悟出的),但现在感觉它们像一个裸露的大脑,这大脑在夕阳的余晖中呈现出迷离的沟回。
再看天空,今天居然在灰蒙蒙中显出一点久违的蓝色,像即将顿悟的思想。
丁仪说:“艾思啊,我今天要对你说的这些话,你最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我回不来你也不要对别人说,倒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不想让人家笑话。”
“丁老师,那你可以等回来后再对我说。”
白艾思并不是在安慰丁仪,他说的是真心话,这时他仍沉浸在胜利的幻想和狂喜中,认为丁仪此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
“首先回答我一个问题。”
丁仪没有理会白艾思的话,指指夕阳中的沙漠说,“不考虑量子不确定性,假设一切都是决定论的,知道初始条件就可以计算出以后任何时间断面的状态,假如有一个外星科学家,给它地球在几十亿年前的所有初始数据,它能通过计算预测出今天这片沙漠的存在吗?”
白艾思想了想说:“当然不能,因为这沙漠的存在不是地球自然演化的结果,沙漠化是人类文明造成的,文明的行为很难用物理规律把握吧。”
“很好,那为什么我们和我们的同行,都想仅仅通过对物理规律的推演,来解释今天宇宙的状态,并预言宇宙的未来呢?”
丁仪的话让白艾思有些吃惊,他以前从未表露过类似的思想。
白艾思说:“我感觉这已经是物理学之外的事了,物理学的目标是发现宇宙的基本规律,比如人类使地球沙漠化,虽不可能直接从物理学计算出来,但也是通过规律进行的,宇宙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嘿嘿嘿嘿嘿嘿……”丁仪突然怪笑起来,后来回想起来,那是白艾思听到过的最邪恶的笑,其中有自虐的快感,有看着一切都坠入深渊时的兴奋,用喜悦来掩盖恐惧,最后迷恋恐惧本身,“你的最后一句话!我也常常这样安慰自己,我总是让自己相信,在这场伟大的盛宴中,永远他妈的有一桌没人动过的菜……我就这样一遍遍安慰自己,在死前我还会再念叨一遍的。”
白艾思感觉丁仪走得更远了,如梦呓一般,他不知该说什么。
丁仪接着说:“在危机初期,当智子首次扰乱加速器时,有几个人自杀。
我当时觉得他们不可理喻,对于搞理论的,看到那样的实验数据应该兴奋才对。
但现在我明白了,这些人知道的比我多,比如杨冬,她知道的肯定比我多,想得也比我远,她可能知道一些我们现在都不知道的事。
难道制造假象的只有智子?
难道假象只存在于加速器末端?
难道宇宙的其他部分都像处女一样纯真,等着我们去探索?
可惜,她把她知道的都带走了。”
“如果她那时和您多交流一些,也许就不会走那条路。”
“那我可能和她一起死。”
丁仪把身边的沙挖了一个坑,看着上面的沙像水一样流下来,“如果我回不来,我屋里那些东西都归你了,我知道,你对我从公元世纪带来的那些玩意儿很眼馋。”
“那是,特别是那一套烟斗……不过,我想我得不到那些东西的。”
“但愿如此吧,我还有一笔钱……”
“老师,钱的话……”
“我是想让你用它去冬眠,时间越长越好,当然,这得你自愿。
我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让你替我看看结局,物理学的大结局;二是……怎么说呢,不想让你浪费生命,等人们确定物理学是存在的,你再去做物理也不迟嘛。”
“这好像是……杨冬的话。”
“可能并非妄言。”
这时,白艾思注意到了丁仪刚才在沙坡上挖出的小坑,那个坑在迅速扩大。
他们赶紧站起来退到一旁,看着沙坑扩张,坑在扩大的同时也在加深,转瞬间,底部就没入黑影中看不到了,沙流从坑的边沿汹涌地流入,很快,坑的直径已经扩大到上百米,附近的一个沙丘被坑吞没了。
白艾思向车跑去,坐到驾驶位上,丁仪也跟着坐上来。
这时,白艾思发现车随着周围的沙一起缓缓向坑的方向移动,他立刻发动了引擎,车轮转动起来,但车仍继续向后移动。
丁仪说着,又发出那邪恶的笑:“嘿嘿嘿嘿嘿嘿嘿……”
白艾思把电动引擎的功率加到最大,车轮疯狂地旋转着,搅起片片沙浪,但车体却不可遏止地随着周围的沙子向坑移动,像放在一张被拉动的桌布上的盘子。
“尼亚加拉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嘿嘿嘿嘿……”丁仪喊道。
白艾思回头一看,见到了使他血液凝固的景象:沙坑已经扩大到目力可及的范围,整个沙漠都被它吞没,一眼望去,世界就是一个大坑,下面深不见底,一片黑暗;在坑沿上,流沙气势磅礴地倾泻而下,形成黄色的大瀑布。
丁仪说得并不准确,尼亚加拉瀑布只相当于这恐怖沙瀑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沙瀑从附近的坑沿一直延伸至远在天边的坑的另一侧,形成一个漫长的沙瀑大环,滚滚下落的沙流发出轰隆隆的巨响,仿佛世界在解体一般!车继续向坑沿滑去,且速度越来越快,白艾斯拼命踩住功率控制板,但无济于事。
“傻瓜,你以为我们能逃脱?”
丁仪怪笑着说,“逃逸速度,你怎么不算算逃逸速度?
你是用屁股读的书吗?
嘿嘿嘿嘿……”
车越过了坑沿,在沙瀑中落下去,周围一起下落的沙流几乎静止了,一切都在向深不见底的黑暗中下坠!白艾思在极度惊恐中尖叫起来,但他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只听到丁仪的狂笑。
“哇哈哈哈哈哈……没有没被动过的宴席,没有没被动过的处女,哇嘻嘻嘻嘻嘻嘻……哇哈哈哈哈哈……”
白ice从噩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已是满身冷汗,周围也悬浮着许多汗滴。
他浮在半空僵了一会儿后,冲出去,来到另一间高级舱室,费了好大劲儿才叫开门,瓦西里也正在睡觉。
“将军,不要把那个东西,那个他们叫纸条的东西放在飞船里;或者说不要让‘启示’号停在那东西上,立刻离开它,越远越好!”
“你发现什么了吗?”
“没有,只是直觉。”
“你脸色很不好,是累了吧?
我觉得你过虑了,那东西好像……好像什么都不是,里面什么都没有,应该是无害的。”
白ice抓住瓦西里的双肩,直视着他的眼睛说:“别傲慢!”
“什么?”
“我说别傲慢,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想想水滴吧!”
好像白ice的最后一句话起了作用,瓦西里沉默地盯着他看了几秒钟,缓缓点头,“好吧,博士,听你的。
‘启示’号离开纸条,与它拉开一千千米的距离,只在它附近留下一艘太空艇监视……要不,两千千米?”
白ice松开抓着瓦西里的手,擦擦额头说:“你看着办吧,反正远些好,我会尽快写一个正式报告,把我的推测上报总部。”
说完,他跌跌撞撞地飘走了。
“启示”号离开了纸条。
纸条穿过飞船重新暴露在太空中,由于背景光变暗,它又呈现不太透明的白色,再次恢复白纸条的样子。
“启示”号与纸条渐渐拉开距离,直到双方相距两千千米左右才固定位置,等待着“明日”号飞船的到来。
同时,一艘太空艇留在距纸条十米处对它进行不间断的监视,艇上有两名探测小组的成员值班。
在太空中,纸条发出的引力波强度继续减弱,它本身也渐渐暗下来。
在“启示”号上,白ice把自己关在实验舱中,在身边打开了十几个信息窗口,都与飞船的量子主机相连,开始进行大量的计算。
窗口中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方程、矩阵和曲线,他被这些窗口围在中间,焦躁不安,像掉进陷阱的困兽。
与“启示”号分离五十个小时左右后,纸条发出的引力波完全消失了,它发出的白光闪烁了两下也熄灭了,这就意味着纸条的消失。
“它完全蒸发了吗?”
瓦西里问。
“应该不会,只是看不到了。”
白ice疲惫地摇摇头,把自己周围的信息窗口一个接一个地关闭。
又过了一个小时,所有的监测都没有发现纸条的丝毫踪迹,瓦西里命令两千千米外留下监视的太空艇返回“启示”号,但太空艇中两名值班的监视人员并没有回答返回的指令,只听到他们急促的对话:
“看下面,怎么回事?
!”
“它在升起来!”
“别接触它!快出去!”
“我的腿!啊——”
在一声惨叫后,从“启示”号上的监视器中可以看到两名监视员中的一名从太空艇中飞出,开动太空服上的推进器试图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