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羽凰盯着那紫蓝色的水面,眼神里倒映着幽紫的光,光色忽浅忽深,难以捉摸。她幽幽开口道:“爹,我想学《第九部经》。”
她御法力向那紫蓝色的水泊中一指,水面立刻涌起九根三丈来高的水柱,她手腕一旋,九根大水柱顶端顿时拧绞在一起,又各自分明,水柱随着她手指的力道旋转分离,颇为壮观。末了,她手腕轻轻一收,九根水柱轰隆一声落入水泊中,溅起巨浪似的水花。
相比上一次的使了半天劲才涌起的小水花,她显然进步巨大。
“可以吗?”练羽凰的询问声在簌簌下落的水声中依然清晰可闻。
“当然可以了,我的宝贝女儿。”练明煊语气中透露着赞赏之意。
.
“修炼《第九部经》要以封仙卷前八部经做基础,封仙卷八部经书的功法,都已经暗藏在地魔宫中,从第四宫开始,每一宫都暗藏一部经书功法。你闯宫之时,应该在各处发现了经书要诀。你闯过第十宫,也算是掌握了七部经书了。”凌霄道。
“那我还要再去闯第十一宫,或者修习封仙卷第八部经书吗?否则就练不了《第九部经》?”练羽凰问道。
“第十一宫极难闯,稍有不慎,就会在这一宫修为尽废,前功尽弃。”练明煊道。
“所以?”
“不用担心,有爹在,可以让你不用修完八部经书就能修炼《第九部经》。”练明煊道。
放佛刚才不是他亲口说要修练《第九部经》,需要封仙卷前八部经做基础的。
.
“女儿,你先看经文,把经文全部背下来之后,爹再教你修习。”练明煊说完,洞中水泊中最中心的那颗大柱子上慢慢出现了暗红色的经文,一笔一划,从上至下,从右至左,慢慢布满了整个紫晶柱。
经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天有五行,见之者昌。五行在心,施行于天。三界之大,在乎于手,万物造化,生乎与身。天性人也,人性机也,立天之道,以顺我心。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动之静之,顺应天机。内念不出,外念不入,凝神固丹,委志虚无。执天降物,归纳身性,神游三界,观破五行。……】
下篇道:
【……天地万物皆我之用。天地日月有数,阳极阴生,亏极盈满。推阴阳造化,功于一时;采鸿蒙之气,以为丹母;夺天地盈亏,以为命基。先天后我,先我后物,奉天运时,神器为助。心生于物,无物本物,物生物死,莫不我灭。生死恩害,互为根生,生为死根,恩于害生。生死有时,万物有归,慎乎为我,护我神通。制阴制阳,制静制动,制害制利,制明制蒙。冥冥三界,昭昭万象,顺逆五行,颠倒万物。取法天地,归一我心,自在由我,大道曰魔。】
练羽凰将经文默念几遍,便记下来了。
接下来,练明煊给开始给她传授修炼的心法,从上篇开始,带她拆解经文的奥义。
上篇经文与练羽凰曾经在太乙门见到的一些经书倒是有相似之处,她通篇理解无碍,只不过需要些时日修炼罢了。
然而下篇的经文却在不少地方与上篇有相悖之处。
“万物皆我之用……物生物死,莫不我灭……顺逆五行,颠倒万物……自在由我,大道曰魔……”
练羽凰虽从未修炼过仙门法术,但从前她还在太乙门时,因常常闯祸被罚在藏书阁抄书,或是整理书籍,她记得所阅过的经文多是讲修炼时如何顺应万物之变化,心归天地,未有见过颠倒万物、天地归于一人之心的。照仙门道义,那便称为逆天而行,是要自我覆灭的。
练明煊见她沉吟,以为她不理解经文奥义,便解释道:“第九部经上下一体,需两篇通习,方能掌握其中厉害所在。上篇讲了天地万物之机,凝神固丹之法,下篇最是关键,凡修炼者,要明白天地万物如何为我所用,如何取法天地,顺应我意,如何做到万物莫不为我生为我灭。三界浩淼,若要制衡阴阳运化动静,必纳天地于我一心,御使五行,自在自我,方能人丹合一,修身成魔。”
“修身成魔……修身成魔。”练羽凰无意识地反复低念。
“原来下篇才是关键。”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