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回 佛号响徽音终扰姒 两殿间阿依无诡随

辛夷传 殷家了了 1196 字 11个月前

王曙暗忖:“总之,崇文院是有的忙了。”

他默默品茶,等待赵桢与宋绶间的问答结束。早年做官,他曾出知定海县(今浙江舟山辖区),那地方离建安不远,饮茶的喜好就渐渐跟随福建路的士大夫一样,不爱添加珍果香草,更别提龙脑了。赵桢赐的茶根本不对他胃口,只因是君主好心,他惟有将就。

他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喝,终于茶水见底,顺便把宋绶给熬走了。

赵桢放下笔杆,坐到王曙身边,亲切笑道:“历朝历代,本朝最重修史,真真的越看重越琐碎。”

王曙点点头,二人皆理解朝廷看重史录背后有着何种动机,是以这句话他听了却不宜接下去,转而问:“《夏书》里有句话,‘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陛下还会解吗?”

赵桢先是一怔,然后笑答:“公要做朕的侍读?《夏书》晦涩,所幸这句没忘,说‘一人若屡屡犯错,结下的仇怨未必立时昭显,但必于还没成形之前,就思善道防卫之’。”

“陛下记得,实乃万民之福。”王曙略感欣慰,又问,“汴河岸厢军被截,枢密院里也有人觉得琐碎,未知陛下怎样认为。”

“厢军兵械不如人,能守住粮草且损伤甚少,酌情该赏。”赵桢淡淡笑道。

尽管论调与王相差无几,这桩案着实有点丢他颜面本来傩礼闹出乱子的恶徒都没抓全,据悉开封城里百姓怨言未消,赶上朝廷派的军队还差点被劫,估计劫粮的又是同一批人。匪类逃走势必会再引起一阵不满,百姓的不满多一分,他面对朝臣的底气就减一分,杨太后党羽的声量自然就增一分,此时怕的即这种琐碎越积越多。

“赏罚陛下已交给枢密院决断,老臣在意的不是这儿。”王曙看向御座,难掩脸上忧思,“若无里外勾连,贼人岂能提早埋伏?陛下深知此次并不单纯,沉得住气没在朝上点破,可老臣今朝立于庙堂,胸中却难免惴惴,全因不懂陛下究竟预备如何‘思善道防卫之’,还求陛下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