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回 勾勒痕追思忆往事 藤檐子送入青灯人

辛夷传 殷家了了 1222 字 11个月前

“娘娘恕罪,都是奴婢不好。”祖筠赶紧将窗子支起一个缝,解释道,“娘娘养护的虽周到,可奴婢们难免怕冬风乱钻一通,谁也兜不住,寒邪入体就麻烦了。”

“这跟火炉里烤着一样,没病倒叫你们捂出病来。”

“奴婢知错。”

祖筠赔了罪,赶上冷气儿从外头吹了点进屋,杨太后也便不大生气。“今次不计较,以后不许再擅自做主。”她随手摘下一串佛珠在手里把玩着道,“说说吧,前朝怎么个意思,平白无故要重设提点刑狱,谁的主意?”

“王曙王大人的主意,好像为对付河北路的富贾遏籴。”

“对付富贾也值当用提刑官?”杨太后疑道,“他横是嫌枢密院操的心还不够多...中书门下说什么?”

“只有昭文相公(宰相兼昭文馆大学士)觉得不妥,奴婢不晓得他们如何决议的。”

“嗯...”

杨太后沉吟一声,合上眼,提刑官能起什么作用,她还真搞不清楚。尽管章献处理军国事时曾留她在身旁,但止于说教,太详细的内容终究不会让她了解。

她忽地想起以前章献在世,曾质问过吕夷简一句话:“宰相亦预宫中事邪(宰相连后宫的事也想插手吗)?”

那是赵祯亲娘李宸妃刚殁,尚未下葬,章献不欲对外张扬,打算草草殓葬了事。可他非要挑早朝奏事的时机,当着众多大臣的面,隔着赵祯的宝座,问垂帘的她后宫是否死了一个妃子。这等行径分明是存心找麻烦,直让多年来费力隐瞒赵祯身世的章献面子上挂不住,气的她丢下这句话,就拉着赵祯走了。

事后他自然百般解释,说自己的意思并非忤逆太后,而是为刘氏宗族考虑。毕竟待章献百年归天,赵祯迟早会知道自己的亲娘是谁,今朝若不以皇后之礼下葬李宸妃,明晚难保赵祯不会拿她的家人出气。

事关宗族,不由得章献不信,只得答应厚葬李氏。亦是因这一层,赵祯去到洪福殿看李宸妃的棺木时,她的尸身才会保存的如此完好。

如今回头看吕夷简的做法,替章献保全了刘氏一族,还在赵祯面前留下了印象,来日提起,小皇帝定会记挂着他的好处;于大宋来说,天子能寻回亲娘,也算是个喜事。其中的圆滑通变,可不是某些冥顽不灵的旧臣能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