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流霆换了一件差不多的这里农民常穿的粗布蓝袄,只是没有清朝男子的那种长辫子。
苏星璇咯咯笑道:“这还不好办??看我的!”
说话间在地上上官流霆砍的那些树上掰了一根树枝,绑在了上官流霆的脑后,用了一张幻化符:“变!”
一根长辫子就出来了,只不过这辫子有点扎,但也只有上官流霆可以感受到。
他俩来到了这个村子唯一的饭铺——“王家二荤铺”上。
在清朝,如果不在家做着吃,做饭的地方有四种场景:第一类叫饭庄。
一般叫“xx堂”,什么“四海堂”、“聚义堂”等。配有戏台和各种华贵陈设,在饭庄吃饭叫“吃席面”,凉菜热菜大菜点心面面俱到。
第二种叫饭馆,以“xx楼”居多,什么“庆祥楼”“宝和楼”等等,排场比饭庄小。
但是靠拿手菜名扬江湖,饭庄的菜未必比饭馆好吃,但是象征着排场,吃得就是那个华贵和享受。
第三种就是饭铺,随便喝两杯,吃几样小菜,逼逼叨叨吹个牛皮啥的就来这种地方,跟茶馆的意思差不多。
第四种就是早晨金毛鸡吃面那个地方,那叫饭摊儿。
其实还有第五个吃饭的地方,跟前四种不同,一天吃两餐,少于四菜一汤的那叫点,两餐7、8个点,这个吃饭的地方叫皇宫。
像这种村子呢,饭庄和饭馆就不用想了,唯一的一个饭铺的功能也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农活干完了的老少爷们娘们们,歪家长里短用的。
所以苏星璇跟上官流霆选择在快要黄昏的时候去“王家二荤铺”,属于打探消息里的歪打正着。
俩人儿点了一小瓶西凤酒,两个小菜,一碟花生米。然后就坐在这里守株待消息。
“恁们听说了吗?最近镇上陈老爷家里闹鬼闹得更凶了!”
一个穿着灰色棉布袍的中年男子,一只脚踩在凳子上,另一只腿不断抖动,边用手抓花生米边跟周围的几个男子神秘兮兮地八卦道。
旁边那个中年男子嘬了一口酒,滋滋作响,满意地“啊”的一声附和道:“俄也听说了,听说一到了晚上,他家里就变成了阴森森的,跟坟圈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