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想怼人的永乐皇帝

,最快更新大明优秀青年最新章节!

朱老四所谓的多事之秋,并不是无的放矢。

大明确实很大,无论从领土面积还是丁口数量上来说,都是当世最强最大的那个,没有之一。

然而也正是因为大明的面积太大,丁口数量太多,所以出现的问题也就太多。

就像温总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一样,再大的为困难除以十三亿都不是困难,再小的事乘以十三亿都是大事!

大明没有十三亿的人口数量,但是落后的交通和通信手段,还有低下的生产力,基本上就注定了大明对六千来万丁口的问题都应付得很吃力。

更别说大明还摊上了一个特别能折腾的皇帝,和一个更能折腾的六首状元。

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杨少峰带着朱瞻基在胡闹瞎折腾,但是真正的深究起来,却是朱老四也参与了进去。

比如土地的问题。

杨少峰觉得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坚持不了几百年的根结问题之一,所以一直琢磨着该怎么解决土地的问题,而朱老四在翻阅了朱瞻基递上来的奏疏又查阅了历朝历代的文献之后,同样打算向着土地的问题下手。

被人当枪使,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基本上就是说的杨少峰和朱瞻基。

杨少峰和朱瞻基冲锋在前,朱老四打黑枪在后。

效果很明显,最起码即墨已经不用太过于操心了,未来百十年甚至两百年内都不用再担心会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

如果往好了想,大明其他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像即墨一样,通过发展其他的方面来减轻对于土地的依赖,同时通过立法的手段来解决兼并过快过重的问题?

哪怕是有边市城这个例子摆在前面也是一样。

朱老四不是没有去过边市城,甚至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边市城,朱老四还带着夏原吉等朝堂大佬们一起去过。

但是边市城的情况实在是太过于特殊,对于大明的一千多个州县来说,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

毕竟,不是每个州县都有边市城那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没有边市城那么多的牛羊和矿产。

相比边市城,即墨的情况明显具备了更多的参考价值——尽管朱瞻基和杨少峰都不认为即墨的情况可以给其他的州做为参考,但是朱老四却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即墨再怎么靠海,再怎么有海鲜和咸鸭蛋,终究还是有大量可耕种的土地,百姓对于土地的依赖终究要大于海洋。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大明其他的州县来说,哪怕是没有海洋和咸鸭蛋之类的玩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解决百姓对于土地的过度依赖和索取。

另外一方面,光凭着杨少峰和朱瞻基的奏疏再加上锦衣卫的情报,朱老四能够对即墨现在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印象,可是再详细的奏疏和情报,也比不过实地考察来得更为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