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的航船带着小林帛回到了,却没有回到那个熟悉温暖的家。
家属认领孩子时,她满心欢喜地等着父母出现,可惜,他们始终杳无音信。祸不单行,由于她项上挂着属于卜瑶莲的玉坠,所以,被卜型误认做了女儿。
她很想解释,自己意识清醒,认得爸爸妈妈,可以说出家庭住址。只要警方相信她的身份有疑,检测dna便可以查出真相。然而,卜瑶莲娇小又可怜巴巴的形象缚住了她的双眸。她想起,那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曾经哭诉,哭诉母亲早亡、躁郁成性的父亲时常虐打的身世。被解救的孩童里没有卜瑶莲,小林帛已经失去了那位小伙伴的消息很多天。倘若,她立即表明身份和原委,他日待卜瑶莲被寻回,又将回到那个悲惨的家。
是法治社会,家暴虐童应有处罚,孩子也会送往儿童院。只是,虐待是公审案,审理的过程漫长,即便获得胜利,在陪审团判决以前,柔弱的卜瑶莲不知又挨了多少拳脚。
小林帛不懂法律,却用自己的思维考虑着小伙伴的安危。也许是自幼家境良好,又被教育的太过善良宽容,那个时候,她突然想要冒充卜瑶莲一段时间,为小伙伴赢取充分的求助机会,而后再伺机从卜父手下逃走,回到父母的怀抱。于是,她默认了卜型的认知,被当做卜瑶莲带回了衙前围村。
围村的生活对林帛来说,是个新奇的开始。她把那里当做一次冒险,一次短暂的历练。她行动谨慎,寡言少语,尽量避免惹怒卜型,减少身体受到的摧残。反正,这里的生活总不会再差过被拐卖。小林帛这样想着,已经挨过了一个月时间。
第二个月,出逃的计划启动,她开始了逃离行径。年少无知的她终究太幼嫩,如何能轻松跑出卜父的掌心?知易行难这个道理,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更加深切地领悟。
一次,失败了。又一次,失败了。再一次,失败了……
林帛已经记不得她出逃过多少次。她只记得,每次被抓回后,等待她的是更严重的虐打。她不止一日期待有警察哥哥姐姐可以解救她于危难之中,但几率太渺茫。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围村,警方不可能了解每一户人家的情况,在侦破虐儿案的方面实在鞭长莫及。
光阴荏苒,小林帛很快进入了豆蔻年纪。不断的受虐坚强了她的心智,也增长了她的智慧。她制定了详尽完备的出逃方案,终于在数次失败后收获了了成功,逃出了围村,来到了繁华市区。
凭着残存的记忆,她摸索到了家的位置。六年过去,这里早已彻底变样,旧街区换了新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父母搬走了,周围的邻居所剩也寥寥无几。少年林帛找了一家又一家,询问可曾有人认得她亲生父母的名字。有人点头,有人摇头,皆茫然不知他们的去向。
一楼有位慈祥的老奶奶,是五年前搬来的住客。她听闻小姑娘孤身一人寻找一对夫妇,便好心告知,一年多以前,林先生和林太太在一所名校附近购置了新居,为方便爱女中学,他们已经举家搬走了。
“爱女?”少年林帛一度怀疑自己产生了幻听。她已经离家数年,爸爸和妈妈哪里来的另一个正当年华、恰入中学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