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架上的绿叶一片挨一片,密密层层,一阵风吹过,葡萄叶子哗哗作响,翻动的叶子底下露出了大串的葡萄,像玛瑙,似翡翠,晶莹剔透,勾的人心直痒痒,任谁从那里经过都想采撷品尝。
只是葡萄未到成熟的季节,只能看不能摘。
今天萧启航跟着高逸学画葡萄,他对架上的葡萄觊觎已久,高逸便让他摘一颗尝尝。
到底孩童心性他真的去摘了,结果又酸又涩的味道差点没给他送走。
高逸是个公私分明的人,不会占用上班的时间去教萧启航画画,只利用每天下午下班后辅导萧启航一个小时。
萧启航看过了也尝过了,按照高逸教他的步骤提笔,中锋写出竹竿、老藤。铺画葡萄叶,胭脂略掺花青点厾出紫葡萄。斜势补写嫩蔓,腕下宜清逸灵动。添加蜜蜂,写生而来,野趣横生。
一副熟透的葡萄画作在宣纸上跃然而生。
“画的挺像的。”杨文韬过来接他,看到他画的葡萄笑着问:“那架子上的葡萄明明是绿的,怎么你画出来就变成了紫的?”
他们哥俩已经玩儿的很熟了,这几天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白天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爬山,萧启航过来学画,杨文韬都要过来看一看,顺便接他回去吃饭。
萧启航对自己的画并不满意,只能勉强看出是一幅葡萄,根本谈不上意境。
国画最讲究意境,通过绘画作品可以看出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境界,能使欣赏者浮想联翩,心灵上产生共鸣。
高逸师傅可以做到,他想都不敢想。
高逸不是一个很严苛的师傅,却教的很仔细,同时也会指出他的不足之处。
可杨文韬的鼓励总是能让他找回自信,觉得自己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这是我心中的葡萄。”萧启航满眼期待地问,“韬哥,看起来甜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