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福晋看了看着她们,最后把眼神落在她身上道:“依我看,就让年侧福晋点吧,年侧福晋出自汉军旗,书读的最多,自然能知道什么听起来最有意思。”

“妾身听什么都可,还是福晋来定吧。”福晋是客气,她还能当真不成?

“那就听段《杨家将》吧,我虽没读过多少汉人的书,可打小就听过这故事,这家子人倒是有几分满人的血性。”

刚还说让她选,可福晋早就准备好下文了。

海格格马上接着道:“可不是呢?福晋的阿玛费扬古大人当年可是追随圣上平定三藩的,那是多大的功劳啊!妾身是没读过多少汉人的书,也没听过这《杨家将》的故事,可咱们满人祖上的英勇传说那可是多了去了。福晋何不让这说书的说说咱们满人的英雄?”

“好了,就是你这几个读汉人的书太少,才不得主子爷待见,今儿就听听这《杨家将》,也让你们长些见识。”

“咱们满人马背上得天下,学什么酸腐的汉人做派?”高格格小声嘟囔着。

福晋没再理她而是示意说书先生开始。

这女说书先生她也是有所耳闻,并不知道她本是姓什么,只有个艺名说是叫阿聆,很受京城的王公贵戚家的喜欢。

平日里消遣听说书是再好不过,不像请戏班子,虽是热闹,可若是不懂那唱腔身段的门道儿,听也是白听。不像这说书,老少皆宜,无论谁都能听得懂。

不得不说,这女说书先生确实有几分本事,一人一鼓却似把场景借言语还原了。

等说到四郎探母那段儿,她也忍不住眼眶有些发热,明知这个故事是假的,可是这故事中的情却是真的。

杨四郎和佘老太君分离数十载,死生不知。母子能再相见,实在是令人慨叹与欣慰,结局虽不尽如人意,也算是全了一世的母子情。

等那女说书先生说完退下,她的思绪还是有些难平,像是一块石头压在胸口,逼迫得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晚宴她也吃的有些心不在焉,方才说书开始不久,她就让谢嬷嬷带着小姑娘回去了,晚宴结束时,时辰已经不早了,跟福晋告了退,就带人回四宜堂了。

她回去时小姑娘已经被哄睡了,正躺在她床上睡的香甜。她本应该和往常一样和小姑娘一起睡,可心里却有块东西压抑的她难受。

或许是内疚吧。

她一直不喜欢甚至厌恶重阳节这天,纵使几百年过去了,可福慧走时那可怜的模样还萦绕在她脑海中挥散不去。

吩咐了小满守着小姑娘,她就一个人去了书房。亲自铺好开化纸,研好墨,等到抄完一遍《般若密多罗心经》,已经不知是什么时辰。

她本想用这经文供奉给菩萨,可上边有不少她滴落的泪迹,自然是不能用了。

她不觉有些口渴,却不想唤人进来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看到架子上有一个小酒坛,正是她让冯永泉几个从月桂树下挖出来的菊花酒,因觉得气味好闻,就放了一坛在书房里。

一打开,一股醉人的酒香充斥在鼻尖,倒入杯中一些,滋味清凉甜美,不觉间她已经喝了不少。

谁说一醉解千愁来着?可她却越喝越难受,她想哭一场,为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