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种倍数会被发明出来呢?凭什么每家上市公司都要乘以一个倍数才能得到最后的估值呢?
因为你说某家上市公司今年只能赚一个亿,那它就只值一个亿,它的股东会不服,会说:“明年我的公司就能赚两个亿,后年能赚三个亿,大后年还能赚十个亿……如果现在我一个亿卖给你我不就亏大了?”
我们必须清楚,如果我们是买家,我们在购买一家公司时,买的不是这家公司现在的赚钱能力,而是这家公司未来所有年限赚钱能力的总和。
仔细想想,这与一些父母选女婿的标准是一样的,小伙子正直勤奋,刻苦优秀,现在工资五千没关系,以后铁定破百万,女儿嘛……
嫁!
所以,一家公司估值倍数高,无非就是买它的人觉得,这家公司赚钱能力强,能力越强,估值倍数就越高,最后企业总价值也就越高。
行业内称企业的这个总价值为“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惟一的逻辑手段。
内在价值的定义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之中,可以产生的所有现金的折现值。
做投资银行,尤其是做并购重组业务,我们不仅要在一个又一个不同行业的项目之中学会看行业、看问题,还要从所有问题中归纳总结出这家企业真正值多少钱,即:究竟给它定一个怎样的估值倍数。
刚毕业的应届生王暮雪,自认为对企业估值方法非常熟练,因为学校里老师讲的那些重置成本法、市场法、市盈率法、以及现金流贴现方法她都还记忆犹新,她也一直认为给企业估值,就应该用这些方法,只要综合运用得当,没有哪家企业的价值是算不出来的。
只不过,这些所有的方法在课本上,不过就是一种算法罢了。
既然是算法,就自然要有数字,有已知条件。
比如现金流贴现法,商学院考试中往往会给你一家企业未来25年的现金流,然后让你用计算器敲出答案,但关键是,这些数据哪儿来的?怎么评估出来的?靠不靠谱,凭什么觉得企业可以活25年?这些王暮雪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