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当年
要不是在车里坐着,祝君年搞不好当时就得跳起来!什么?咱们还伤亡了这么多的人?这哪是胜仗啊,这不就是一个大败仗吗!亏你老爷子还说的好像是占了多大的便宜一般!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有伤亡那是正常的,可是这个比例就未免太不正常了吧?
一旁的沈世修见祝君年神情激动,不由的苦笑了一声:“君年啊,你是不知道当时的情形是有多残酷。我听花溪市的老人们说过,那时候驻守花溪城的,只有鬼子的一个从前线下来的乙种大队,好像连伤兵加起来也不过就六百来人,一次打死了十几个,已经很了不起了。”
郑子谦道:“大概就是这样吧,咱们这里还不算是主战场,所以驻守的大都是一些乙种或者丙种的二三流部队。但花溪的情况却也有点特殊,虽然只有六七百人,却号称一个联队的兵力,事实上他们之前也确实是一个甲种联队,只不过被打残了,只剩下这么些
小鬼子,到我们这个大后方算是休整。当时花溪最高指挥官还是一个大佐,叫山本正一。”
听他说起往事,不但祝君年,就连王大海和沈世修都颇感兴趣。王大海虽然跟了郑子谦好几年了,但却很少听他谈及这段历史。也许是因为今天身临其境,老将军才见景生情的回忆起来。
当年珍珠岛事件爆发之后,中国的抗战战场渐渐的已经进入了对峙阶段。因为日本人战线拉的太长,国力资源又相当的有限,尤其是兵员伤亡太大,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他们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都是兵力吃紧,所以已经基本没有组织起大规模战役的能力了。
四一年的时候这里驻扎的是一个三流的辎重大队,本以为这是大后方,八路军在这里也没有主要的部队,只有一些游击队,所以一个大队足以应付了。没想到却被郑子谦闹了一个天翻地覆,甚至一度将连接南部的铁路线完全破坏,令日本在华的军部大为头疼。
正巧山本正一的联队刚刚遭受了重创,就将他们这
些残兵败将都派了过来,仍然对外宣称是一个联队的建制。郑子谦他们很快就摸清了这股鬼子的人数底细,但经过了几次小型的对抗后,郑子谦就很敏感的发现这帮鬼子的战斗力远远的大于之前那个杂牌大队。
首先这帮鬼子们竟然还有一个成建制的炮兵中队,甚至还保留有完整的至少三个机枪排,光是重机枪就有二十来挺,这样的火力在二战时期的国内战场,那已经是相当的牛逼了。别说郑子谦的小米加步枪,就算是国民党军队一个正规团加强团都未必能够啃得下来。
还有这帮鬼子都是在战场上下来的老兵,战斗力更是极为强悍。枪法精准,作战素质高,心理素质好,那个山本正一又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军事素养在日军内也是相当厉害的。
这个仗就不好打了,郑子谦当时就力排众议,果断的决定放弃了攻打花溪城的念头,还是以卧龙山为根本,主要打一些点的游击战。
当时的卧龙山独立纵队已经相当壮大了,加起来也
有近一千人。但整体的作战素质就跟人家差远了,别的不说,整个纵队中大字不识的就占了百分之九十多。至于装备,那就简直别提了,相距的可不是一点半点,简直天差地远。
首先一千来人中有一半都没有枪支,只配备大刀或者红缨枪以及一些民间用来打猎的自制的杀伤力极为有限的武器。另一半算是主力部队,则都是些七凑八凑起来的各种枪支,什么汉阳造,中正式,还有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以及著名的毛瑟枪,也就是俗称的二十响,以及缴获日军的十四年式手枪,俗称的王八盒子。
当时别说他郑子谦一个小小的游击独立纵队,就算是八路军正规部队也都没有统一的制式枪支,都是七拼八凑来的武器,而且就这样还不能做到人手一支。尤其是弹药匮乏到了几乎无法想象的地步。当时小鬼子称八路军为“三枪八路”意思是打完三枪后就已经没有子弹了,只能被迫发起冲锋。
当年的平型关大捷,我军战士每人都极为奢侈的配
备了一百发子弹,这才打出了一个大胜仗,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抗日战争打的是有多么的艰难了。轻兵器的装备尚且不敷使用,更别说什么机枪大炮了!
郑子谦说当时整个纵队每个战士的配弹量最多只有十来发,这还是重大行动的时候才有的,平时打游击,每人不过只有几发子弹而已。都说当时八路军的枪法好,都是活活的逼出来的!偌大的一个纵队,只有五架机枪,三架歪把子,两架捷克造。
歪把子就是那个著名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极不好用又他妈的娇气。保养不好随时都会出现故障。就算是当时八路军装备极为缺乏,也都不喜欢用这个鸟东西,主要是也用不起,一场仗打下来,机枪要是没有个二百发子弹怎么能够发挥效用?二百发,好家伙,郑子谦可舍不得,所以行动的时候很少带着。捷克造是真好,战士们都当做宝,可惜弹药…
郑子谦说当时最好用的无非就是中正式了,但配备极少,他们一个纵队也不过只有十来支而已。三八大盖精准性很好,有效射程也能够达到四百多米,但是
这破玩意儿穿透力太强,很多时候打到人后直接就穿过身体了,若非击中要害,几乎都不能一枪致命,杀伤力较低。
手雷倒是有一些,但也极为缺乏,小鬼子的掷弹筒倒是缴获了不少,可是基本没人能用啊。后来郑子谦废了不少心思才培养出来一个能够使用掷弹筒的十人小组,有了这个曲线火力,郑子谦说当时他高兴的好几天都没有睡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