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思湘文化不朝上市的路去走,就只能走项目融资的路子了。
但是这样也不是没有弊端。
首先,思湘文化如今的影响力还没那么大,公司旗下的导演艺人也远远没有足够的影响力。
单一项目想要融资,看中股票市场的资本方兴趣不会太大,那时候更多只能靠导演和艺人了。
而把思湘文化推向上市这条路的,其实还是紫霓投资那条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紫霓投资成立之初,很多的投资项目都是徐声亲自拍板,也迅速给紫霓投资攒下了丰厚的家底。
但是资本大多都是相通的,不管从软银辞职之后的林合平,还是紫霓投资后来引进的那些人,每个人都在资本圈子里有着一定的人脉关系。
当紫霓投资越做越大,这张关系网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资本都是逐利的,他们也不是没看到思湘文化的潜力。
若不是当初徐声的三个百亿电影计划,这帮人早就蜂拥而上了。
你吃了别人盘子里的蛋糕,却不想把自己盘子里的蛋糕拿出来分享,这在资本市场就是个忌讳。
所以当徐声听说有人想要推进思湘文化的融资时,才这么头疼。
可头疼归头疼,事情终归还是要解决。
融资上市也不完全都是坏事,至少思湘文化能有足够的发展资金,能去做更多的大项目。
所以徐声才选在了《哪吒》上映之后来谈融资的事情。
《哪吒》破二十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当思湘文化拿出了一这样一部投资回报比在1:6甚至更高的比例时,资本市场对思湘文化的估值如果还是之前的数字,徐声就有甩脸子的资本了。
他的策略就是拖,如果能拖到时光数码和经纪公司都能独立成长时,这样徐声就会有更足的底气。
所以《哪吒》的这场庆功宴,徐声叫上了大部分的资本方。
不过在这之前,他得先和文广上影和中影通个气,确认下对方的态度。
三家手里握着的股份有百分之二十,经过新时空的项目和百亿电影计划的稀释,如今只有10不到。
但尽管只有10,相比当如他们在思湘文化的投资,已经增值了几十倍。
徐声也正是靠这样的增资,才把时光数码和经纪公司从思湘文化的体系中摘了出来。
紫霓投资是一家纯粹的投资公司,手上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当作公司支柱的业务。
再加上徐声去年在对紫霓投资做了清理之后,公司这一年来基本就没有几个新增的业务。否则的话,紫霓投资关系网里的那群人,会更愿意把钱投到紫霓投资去。
刚跟刘诗阳定好《哪吒》庆功宴的事情,徐声还没来得及跟任重沦韩三爷打个招呼,高书扬就送来了一份报告。
报告是紫霓投资递过来的,正是那些资本方对思湘文化评估。
思湘文化原本的四大支柱,在徐声把经纪部独立出来之后,现在就成了三条腿的蛤蟆。
但是不管影、视还是综艺,思湘文化这几年交出来的答卷都太过惊人。
在电影方面,思湘文化在整个票房市场的占比竟然达到了近四分之一,如果只计算国产片的话,几乎就是国内的半壁江山了。
思湘文化去年在票房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足以把国内众多的影视公司打得没有脾气。
而电视剧方面,去年暑期的《琅琊榜》也彻底让思湘文化四个字在电视剧圈子里站住了脚跟。
相比电影,电视剧在大众心理的影响甚至更深,很多电影明星的过度民,大都是从小荧幕上获得的。
《琅琊榜》作为一部架空类型的权谋大剧,其在制作上的精良,是很多历史剧都不具备的。
也正因为这部剧,王恺和靳冬一系列的演员迅速走红,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而综艺,则是思湘文化最为稳健的一个部门。
不管是每年新增的综艺,还是《王牌》和《一见钟情》这些做了好几年的老综艺,其已经对一代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其实综艺部的唐绍平早就有想要大力发展综艺制作的想法,还是徐声给压住了。
综艺并不是思湘文化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综艺只需要达到一定的影响力后,能够反哺到公司的影视项目上,就已经达到了徐声的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设立综艺部的时候,徐声选择了《一见钟情》和《王牌》的原因。
首先,照搬《非诚勿扰》而来的《一见钟情》够稳,当初的金陵卫视的《非诚勿扰》,可是持续连续五六年的火热,直到流量时代开启才渐渐没落。
《一见钟情》足以让综艺部站稳脚跟,而《王牌》纯粹就是徐声想要用来宣传影视项目的一个工具了。
尽管徐声不重视,可综艺部这两年在新项目上的开发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除了《王牌》和《一见钟情》外,综艺部拿出来的每一档综艺,徐声就没听说亏损过。
甚至有一些公司已经淘汰了的节目,买了版权的电视台转手就接了过去。
思湘文化的这三条腿,每一条都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