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队训话
临原乔牌收购原石油厂球队后,很快便接触卢宏伟,并将他请到临原市。
从第一天来临原市算起,他在这里待了已经快一年半的时间。
他用大约半年的时间,完成了球队的清洗和重建,同时对临原市的足球环境进行了大致的了解。
最开始,在顶级联赛执教的他,认为临原乔牌要从临原市突围没有任何难度。但渐渐的,他发现球队可能有三个强劲的对手。临原市银行、临原陶然和临原裕兆。
当时他有些惊讶,因为这三支球队中的部分球员,其实有在乙级联赛或者更高级别联赛立足的水平。他有点想不明白这些球员为什么会甘于留在临原市,而不是去更好的地方。
这个本来不该是问题的问题,让这位降尊纡贵,从最高殿堂来到最底层的主教练困扰了很久。
后来他才想明白,其实底层足球从业人员的生活并非他想的那么容易。
首先,国内缺乏完备的球员选材及培养体系。
这一点,和国内足球的培养机制有关。最开始,国内足球人才的培养和其他运动一样,都是业余体校为基点,吸纳有天赋的青少年进行专业训练,再通过长期集中培训逐级优胜劣汰,完成向国家队输送人才的任务。
这种机制面临的问题是选材面窄,成材率低,渠道不通畅等,很多家长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都不愿将孩子送去踢球。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才开始探寻新的青训模式。在足协和健力宝集团的合作下,选择优秀的青少年到巴西留学。但这支队伍转变为国奥队,兵败九强赛后,神话也宣告破灭,并广受诟病。
职业联赛开启后,各俱乐部的发展由出资企业决断。以短期利益为导向的俱乐部一味追求一线队的成绩,而基本上忽略了各级梯队的建设。这个阶段虽然催
生了无数的足球学校,但随着足球环境日益恶劣、监管不力以及缺乏支持等各方面的问题让民营足球学校迅速萎缩。
总体来说,直到此时国内依旧没有形成成熟的青训体制。
其次,因为第一个原因的影响,国内并没有成熟的球探体系。
不管是最开始的体制培养,还是之后的俱乐部培养,国内的青训都重在招收球员进去练,而不是去发现球员。这和国外成熟的足球环境截然相反。
国外俱乐部也有专业的训练模式,但他们选材重在发现。
有时候,一场孩子间的社区联赛,场边就会有出现无数的球探。他们会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有些孩子才踢过几场球,就已经进入他们的视野。然后由他们亲自和孩子的家长会面谈话,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邀请孩子到俱乐部进行训练。
球探网络的存在,就是让有天赋的人去做应该做的
事。而不是将没有天赋的人,强行要往天才的水平拉,尽可能的确保了最后的成材率。
在这两个主要原因的影响下,其实底层有很多的沧海遗珠。这些球员没有机会找到更好的渠道去实现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