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瑶原本还担心家里的买卖需要时刻盯着才行,毕竟大哥苏嘉凤稳重却过分老实了一点,不是特别会变通。
三哥苏岐凤性子活泼,却也太跳脱了一点。
苏召南的性子就更踏实了,本分得几乎没越过雷池一步,也是为了女儿不受影响。
好在还有二哥苏鸣凤在,他虽然身子骨不够好,脑子却特别灵活,把买卖做得有声有色。
最让沐瑶哭笑不得的是,这封信最后还附上了最近甜品店的进项,又写上食材的成本和人工,连每天利润多少,每月利润多少。
食肆包间的利润多少,外卖的利润多少都写上了。
人工几乎能忽略不计,毕竟都是家生子,俸禄也没有特别增加太多,还跟以前的支出差不了太多。
店面是不要钱的,也就后边连着的院子买下来花了钱,相对利润来说是九牛一毛了。
就是写得那么清楚,有必要吗?
沐瑶转念一想,这封信压根就没有密封上,是敞开的,借的还是乾隆的人送到宫里来。
估计苏家也没藏着掖着,就是写给乾隆看的。让乾隆知道甜品店是挣钱,还挣多少,却也不至于短短时间内能富可敌国那么夸张了。
而且做的还是辛苦的买卖,在厨房从早到晚呆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沐瑶感慨二哥苏鸣凤实在太会来事,也很清楚人心。
要是含含糊糊的,才可能惹起乾隆的疑心了。
倒不如敞亮一点,反正这也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不肯说的。
沐瑶收好信笺,仔细放进锦盒里面。
苏鸣凤的字迹特别工整,丝毫没有一点游龙走凤的样子,估计是为了让沐瑶能看得清楚。
毕竟她记得这个二哥最擅长的是行书,要是真写起来,自己还真的未必能辨认出来。
这份体贴沐瑶心里暖暖的,只觉得苏家人果然实诚,还相当护短,对家里人实在是极好的。
乾隆确实看过这封信,却没觉得有什么,心里对苏家实诚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而且沐瑶都能想到的事,乾隆自然也能察觉出来,微微一笑,就示意李玉把信送去给沐瑶了:“苏家都是实在人,这买卖做得确实不错。”
也就是不错了,看着似乎十分挣钱,却也确实是辛苦钱,里里外外都得顾及到。
乾隆知道苏家食肆短时间起来了,做的甜品买卖跟周边的酒楼虽然没有冲突,却到底还是抢了不少客源。
起初他们观望着不敢动手,等时间长了就未必的。
他在江南那边留下不少人手,索性让他们帮忙盯着一点儿,免得苏家这难得的买卖给人毁了。
做这中食肆的买卖,只要弄点脏东西进去,再大肆宣扬一番。
哪怕苏家拼命解释,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干净的,还不如一开始就杜绝了这个可能。
对于实诚人,乾隆不介意多照顾几分。
而且苏家过得好,沐瑶也能彻底放心了。
沐瑶要知道乾隆这份心,自然十分感激。
不过她也明白,也是因为苏家的底子薄,既没有人当官,也没有祖传的财富,实在太弱了,乾隆才会出手。
要是换做其他满姓大族做挣钱的买卖,他不疑心才怪呢!
端午过后,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沐瑶换了轻薄的衣裳,永璋在屋里穿着短褂子,最喜欢的是在曲院风荷的各个宫殿走来走去。
奶娘和素纹带着几个宫女跟着,沐瑶自然没什么不放心的。
反正就在屋里,就随便永璋四处走动了。
永璜之前已经搬回碧桐书院,临走前还特地过来感谢沐瑶这段时间的照顾。
他的小脸上没了之前的惶惶然和小心翼翼,多了几分笑容,看得沐瑶颇为欣慰。
这年纪的孩子就该多笑笑,老愁眉苦脸和惊慌失措的,实在叫人可惜了。
看来严嬷嬷和善,让永璜一直浮在半空中无法踏实的心终于落地,也就安心了许多。
确实严嬷嬷总是笑眯眯的,有规矩却不会是死规矩,叫永璜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却也在最大范围内让自己过得更好。
永璜因此很感激乾隆给自己挑的这个严嬷嬷,必然是千挑万选,最适合自己的。
他之前总以为乾隆不喜欢自己,才会不闻不问,如今想来乾隆实在太忙了,忙于国事。
就连永琏那边,乾隆也只问问,并没有经常看看。
不过永琏有皇后照顾,永璜就不一样了,失去生母的他就像是没有根的浮萍,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也不能踏实地学习和练武。
如今就不同了,他终于清楚该好好振作起来。
重新振作起来的永璜努力读书和练武,一时之间进步神速,被先生和师傅们都夸赞过,让永琏倍感压力,也忍不住跟着更努力起来。
一时两个小阿哥互相学习,彼此使劲,肉眼可见的进步。
当然,饭量也是大增,身高也跟着长了起来。
沐瑶后来跟永璜在园子里偶遇了一次,骤然发现永璜短短两个月内似是长了小半个头。
她看着永璋这个还是三头身的小豆丁,也不知道这孩子长大后能不能长成大个子。
在圆明园里比宫里要凉快,到处绿树成荫。
这会儿还是初夏,一大早或者下午酉时在树下面摆个躺椅,再弄个茶几,舒舒服服躺在上面,茶几上放了点心、甜品或者饮料,简直快活过神仙。
今儿小厨房准备的是银耳红枣羹,润燥又去火,非常适合夏天。
银耳小火慢炖足足一个时辰,都熬出了胶质,吃着浓稠。
红枣去核,菊花煮过后仿佛的银耳羹里慢慢盛开一样,好看又好吃,味道甜丝丝的,吃完体里的燥热渐渐散去,实在舒服得很。
吃着银耳红枣羹,沐瑶琢磨着要是有西米就好了,就能做西米露了。
这东西吃着没什么特别的味道,但是十分q弹,配合水果一起做甜品是最适合不过了。
这会儿西米还在印尼那边,该是还没传进这边来,而且还是纯手工,估计产量十分低下。
不过没人吃过,那才是稀罕物,最是适合添进苏家食肆的甜品单子上了。
而且西米最是适合女子吃,吃着皮肤光滑有光泽,还温和健脾,脾胃虚弱的人最是适合用,吃着能调理一二。
对皮肤干裂也有效,还能让头发慢慢有光泽。
既然有西米,当然也得有珍珠了,奶茶里不放珍珠就感觉缺了点什么。
沐瑶翻了个身,回想这个奶茶里的珍珠究竟是怎么做的。
记得是木薯粉做的,但是木薯又在哪里?
她依稀想起木薯原产在巴西,这也太远了一点,难道自己的奶茶珍珠要放弃了吗?
不行,怎么也得想想办法。
这会儿海运已经起来了,估计哪个海商会带着这个东西,让人打听一下就好。
想到就做,沐瑶坐起身,让邓嬷嬷准备了笔墨纸砚,就着茶几开始给苏家写信,让他们在码头那边跟海商打听一下。
妹妹特地写信来问这个西米和木薯,苏家自然派人四处打听了。
江南这边富庶的商人不少,认识的海商自然也不少,苏家特意去问,很多人也愿意给个面子,介绍几个海商过来。
海商们见多识广,可能并不知道木薯是什么,但是听着沐瑶写信来的形容,地上是灌木,不算太高,叶子很长,能吃的根茎在地下,西米则是棕树提炼而成,像雪白的米粒一样。
这两个还要是比较热的地方才有,西米还好办,能跟当地人打听。木薯长得却不起眼,根茎是长条的,跟红薯差不多,还灰扑扑的。
很多海商听得一头雾水,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唯独一个年迈的船员却想起一件事来,赶紧过来告诉苏鸣凤道:“我记得以前在一个很热的海岛做买卖,对方没有能交换的东西,后来给了点根茎。就是灰扑扑的,裹着泥,当地人用这中果实直接蒸着吃,也有磨成粉能够好好保存,另外也有这中跟米一样的,当地叫西谷米,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中。”
这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船员因为经常出海的关系,病死居多,很多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也就这个老船员运气不错才活到如今,却已经不能再出海了。
他没什么营生,只能帮海商说说各处海域的问题,就跟活地图一样。
苏鸣凤一听,连忙谢过老船员,给了一笔谢礼,足够他一个人过得更舒服一点。
老船员自然感恩戴德,也愿意多给点独家消息:“那个小岛我还记得大概的位置,有个海商的船队最近正好经过,可以托他们帮忙带一些回来。”
苏鸣凤虽然不知道沐瑶到底是从哪里知道这个木薯和西米,却说能做新甜品,自然是相信她的。
一听有船队经过,他大手一挥道:“也不必带一点,有多少带多少,你领着我去见那位海商,价钱好说。”
老船员当然欢喜,牵线的人也是有海商给酬劳的,忙不迭带着苏鸣凤过去做这一笔大买卖了。
海商也是个痛快的,他原本犹豫要不要出海,毕竟出一次海不便宜,自己的船队不算特别大,抢不过大船队,花费巨大,有点犹豫要不要晚一点再出海。
如今有大客户来了,他当然立刻答应下来,跟老船员确认了具体的位置,三天内就收拾好出海了。
老船员得了酬劳,也帮着到处打听,还真是从一处海商那边得到了两箱木薯。
对方也是无意中发现货物里混了这个东西,正发愁怎么卖掉,苏家愿意买那是再好不过了。
苏鸣凤给了个公道的价钱,带着木薯回去,按照沐瑶的法子把木薯去皮后锤碎,锤成木薯泥后浸泡在水里,搅拌后开始用纱布过筛。
过筛后的水静止半天,木桶底部就有木薯粉沉淀,把水倒掉,桶底的木薯粉挖出来去晒干,晒干后的木薯粉磨成粉末,就能放着用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