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宁樱并未察觉到茶肆里的二人,客客气气地把杨家父子请进食肆。
杨大郎忸怩了半晌,才把食盒递了上前,尴尬道:“这是我阿娘做的糕饼,请姜娘子尝尝。”顿了顿,又解释道,“街坊邻里都有。”
宁樱落落大方地伸手接过,感谢道:“秦大娘有心了。”
说罢让翠翠拿了下去,又去取了翠翠平时爱吃的杂糖,递给杨瑞道:“瑞儿可有去私塾上学?”
杨瑞双手接过,点头道:“有去。”
宁樱笑问:“夫子凶不凶?”
杨瑞迟疑了阵儿,才道:“我不敢说。”
杨大郎被逗笑了,“定是挨了板子,不敢说了。”
宁樱情商高,以杨瑞上学的话题缓解了杨大郎的尴尬局促。
两人围绕杨瑞去私塾聊了起来,她的见识明理也着实令杨大郎吃惊,不像普通妇人那般目光短浅,当下不由得生出几分好感。
稍后有食客前来预订锅子,父子二人这才离去。
路上杨大郎脚步轻快,心情甚好,杨瑞边吃杂糖边问:“爹,你觉得姜娘子如何?”
杨大郎瞥了他一眼,不答反问:“你又觉得如何?”
杨瑞回道:“看她对翠翠好,想来不是个难缠的人。”
杨大郎笑了笑,“就怕挨打不是?”又道,“你若调皮,还是得打。”
杨瑞哼了一声,“讨她做后娘,我是乐意的。”
杨大郎没有说话。
二人刚回到院子,秦氏就探头问:“东西都送了?”
杨大郎应道:“送了。”
秦氏忙出来,暗搓搓问:“她怎么说?”
杨大郎:“……”
杨瑞插话道:“爹臊得脸红,两人相谈甚欢。”
秦氏哎哟一声,打趣道:“一大老爷们儿还害羞了,可别让姜娘子看了笑话。”
杨大郎不好意思道:“阿娘!”
秦氏掩嘴,心里头乐开了花。
她觉得以自家儿子的条件,那姜娘子应不会拒绝才对,就算她犹豫不决也没关系,来日方长嘛。
食肆里的宁樱在后厨备菜蔬,春日里的笋很受人们喜爱,可以做些笋干晾晒。
翠翠吃着方才杨大郎送来的桂花糖糕,也随手塞了一块到宁樱嘴里,浓浓的桂花香很是滋味,软软糯糯,甜而不腻,显然费了一番功夫。
宁樱赞道:“秦大娘做点心的手艺当真了得。”
翠翠点头表示赞许,“过年送的团子也好吃,芋魁可香了。”说罢歪着头问,“娘子会跟杨大郎结亲吗?”
宁樱失笑,“你觉得呢?”
翠翠认真地想了想,回答道:“不知道。”又道,“翠翠不想娘子太辛苦,可是又怕娘子成婚了就不要翠翠了。”
宁樱哭笑不得,“你这还真是赖上我了。”
翠翠:“娘子待翠翠好。”
听到这话,宁樱颇觉窝心,心思单纯也有好处,不会想得太多,也没那么多顾忌。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
今日杨大郎的举动倒令她觉得可爱,她目前是没心思考虑这些的,只想把户籍问题解决妥当。
还有就是她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女人,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压榨女性的时代,如果婚姻没有给她带来任何期许,那她还是宁愿保持现状好了,虽然辛苦了点,好歹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有足够的安全感。
一个曾经为奴为婢的女人,自然知道掌控命运的可贵性,她不会轻易把主动权交出去,也不可能会交出去。
晚上陆续来了七桌客人,两个人都有些劳累。
把碗盘收拾妥当后,翠翠早早就歇着了,几乎是一沾枕头就睡。
宁樱去看了看她,有些心疼。
毕竟她才十三四岁,相较周家的活计,这里是要辛劳得多。
给她把被子掖好,宁樱回了自己房里,腰酸背痛地坐到床沿,从床脚取出一个陶罐,里头碎银铜板藏了好些。
她默默地盘算,就算凑足了钱银,也还得找关系走当地的官府疏通上户,也够得她折腾了。
眼下想不了这许多,她把陶罐藏好,疲惫地倒头就睡。
一觉到天亮。
第二天的日子周而复始,尽管辛劳,她却充满着干劲,因为日子有奔头。
她要努力挣钱转良籍,要努力挣钱开酒楼,要请庖厨,请跑堂小二,自己当老板,只管账目经营。
这些都是她现在的动力。
然而这样的美梦持续到三月下旬时,就被李瑜打碎,因为他从金陵那边过来了,再次以秦王府主人的姿态回到了宁樱的生活中。
只不过这次宁樱已经不再是秦王府里的通房,而是一个要牢牢把命运掌握在手里的女人。曾经收起的爪牙,将以现实到冷酷的姿态回击到那个造就了她的男人身上。
李瑜当初下江南的目的原本就是瞒着家里人的,若郭氏知道他为了一个婢子千里迢迢,必然不同意。
此次前往江南,他先跟巡漕御史张胜一同在金陵办理了不少公务后,才说要去扬州处理一些私事。
张胜也没说什么,毕竟人家是秦王府的小公子,这回出来估计也就是游山玩水而已。
李瑜离开金陵后便直奔扬州临川,抵达永来坊那天上午,天空下起了绵绵小雨。
一行人先在福临客栈下榻,下午李瑜才带着梁璜前往宁樱的食肆。
当时是翠翠守在食肆里,她懒洋洋地坐在门口,单手托腮望着冷冷清清的街道发呆。
细雨蒙蒙中,远处忽然出现一把惹眼的艳红油纸伞。
李瑜一袭浅绛衣袍,头戴玉冠,腰束玉带,背着手朝食肆走来。
猝不及防看到那对主仆,翠翠忍不住眨了眨眼,咧嘴露出憨厚的痴笑来。她从未见过那般俊俏的郎君,通身的风流贵气,长得跟花儿似的。
身侧的梁璜替李瑜撑伞,主仆从雨雾中离食肆越来越近,翠翠盯着他们目不转睛。
片刻后,二人停留在食肆门口。
李瑜居高临下俯视这个盯着他发痴的女郎,微微皱眉,梁璜忙道:“小丫头,姜娘子可在里头?”
翠翠回过神儿,应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