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对于杨山芦奏报的大捷还是相信的,而等到他接过捷文之后,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一遍之后,已经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甚至笑容中都带上了眼泪:“好好好!不愧是朕亲封的镇国将军!居然斩首六千级!其他几位将军也很好!狗鞑子欺我皇明无人乎?这就狠狠给他一个教训了!”
而听见如此大捷,刚才还是死气沉沉的文武群臣,瞬间就活了,文武百官那是齐声欢呼啊,包括
平时最为挑刺的监察御史,这时也一个个不出来作梗了,如果认真的说,崇祯此时的表现,作为人君是有些失议的,包括文武百官也是如此,不过现在嘛,那就尽情的欢庆吧…
包括此时已经隐隐有百官之首的杨嗣昌,都是上前一步启奏道:“恭贺皇上,贺喜皇上,如此大捷,实乃我皇明开国三百年以来,前所未有之大捷啊!堪比前人卫青,斩首匈奴之大捷啊!”
“然也!”崇祯都是欣慰点头啊…而看向杨嗣昌的目光,更是欣慰无比,要知道这次对于鞑虏入关,杨嗣昌坚决主战,开战以来又是打成这幅德行,到处城池残破,那是承担了巨大压力的!可是现在呢?
更不要说居功至伟的镇国将军,还是杨爱卿的好儿子,这种功绩…
看着这些日子以来,因为尽心竭力,杨嗣昌都有些苍老的面颊,此时此刻崇祯有很多话要对他说,例如如此大胜之后,下一步的作战方略,封赏事宜等等,都是很多。
不过现在是在大殿之上,说出来百官又是会有各种意见,迂腐之人也有不少,所以还是私下里商
讨为好,于是崇祯只是说道:“看来这一次,朕终于不用下罪己诏了,而是可以祭告太庙了!用一万颗东奴的首级祭告太庙!”
毕竟他也知道,极弱已久的朝廷,太需要这样一场大胜,来提振军心民气了!这也是向全天下表明,朝廷是有能力保护百姓的,小小东奴休得猖狂!
而且也确实值得祭告太庙了,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可是现在呢,一共八个手指头,就被绊断了一个(就是指这次入关之后分为八路的鞑子大军),而且这以后还要继续战斗下去…
而看见杨嗣昌如此得宠,当朝首辅薛国观就是脸色很不好,随着杨嗣昌近来的地位愈发高涨,他已经隐隐感到了威胁,再加上心腹手下于重华,频频向他告状之后,他已经准备找机会,打压杨嗣昌了。
本来杨嗣昌主战,开战以来又是打成这副模样,薛国观就感觉机会来了,都开始在收集黑材料了,不过现在嘛…他看了看崇祯那副欢喜的样子,就悄悄的把袖子里准备好的奏折又缩了回去,这种时候,还是别给自己找麻烦了吧,不然的话…
欢庆过后,崇祯就早早退朝,然后秘密召见杨嗣昌来见他,而等到杨嗣昌赶到了乾清宫,见到了
崇祯皇帝之后,崇祯就是亲自命人给他搬了一个锦凳,好这样坐着议事。
现在的杨嗣昌,因为杨山芦的关系,比历史上还要得宠,不过杨嗣昌宦海沉浮几十年,又是明末有数的干才,可是非常注意的,那就是持宠而不骄。
等到君臣议事开始之后,杨嗣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启禀皇上,捷报已至,军功未验,所以微臣以为,还需派员核验后再做封赏。”
“爱卿此言甚善。”而崇祯听了就是非常满意,如果说要勘验,这其中杨山芦斩首最多,显然影响也最大,可是现在杨嗣昌这种态度,摆明以国事第一,令他非常欣赏的。
不过就像杨嗣昌敢于提出这一点一样,崇祯对于杨山芦,同样有着绝对的信任,崇祯九年都能斩首鞑虏过千了,现在经过了二年的卧薪尝胆,斩首六千很奇怪吗?
所以崇祯已经是笑着说道:“勘验是需要的,不过对于朕的小杨爱卿,朕是绝对相信的!所以封赏已经可以发下去,朕还等着朕的小杨爱卿受此激励,再立新功呢!”
“多谢皇上!”杨嗣昌听了之后,都是非常
欢喜的,当然他身为杨山芦之父,对于这个再立新功,也有着更深的了解,毕竟在开战之前,他就已经知道杨山芦的预想了,按照他的说法,那就是不给鞑子留下终生难忘的教训,那都对不起他练出来的过万强军啊…
当然除此之外,还要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商量的,那就是如何处理高起潜。
老实说在这件事情上,崇祯是有些自责的,如果真的像奏报上说的那样,高起潜就是死有余辜,杀头一百次都不解恨!可叹他平时见他说的头头是道,还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