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刘宗周除此之外,他还另外献上了一份万民书!所谓的万民书,就是由一万个老百姓写成的请命书!
这可是刘宗周发动手下弟子,跑遍了整个阳和道东路(刘宗周上京后交代他的弟子们办的),找到那些愿意为杨山芦请命的老百姓,然后把他们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全部写在上面,这样有根有据!当然这些老百姓们几乎都不会写字,可是没关系,他们都会咬破自己的手指,按上血手印!
所以现在的崇祯皇帝,看着刘宗周这封言辞激烈的奏折,然后又看着这份有着一万个血手印的万民书,他就是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对他的评价却是截然不同的呢?
因为这段时间以来,他就是一直收到了各种弹劾杨山芦的奏折,甚至数量之多,都快要把他的御案给堆满了!
至于事情的起因也是很明显的,杨山芦这次大刀阔斧地对整个阳和道东路进行大治理,并且是从上到下的大治理!其他的不说,光是赶走的有品级的官员(各种贪官),就是多达三四百人!
这三四百个是什么人,其中最低的都是正六品武官,乃至上过他御览揭帖的正五品以上的高官,都有上百个之多的,可是现在呢,全部被他赶走了!
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三四百人虽然不敢正面对抗杨山芦,但是他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靠山,再加上他们为官几十年,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既然你触犯了我的根本利益,那我也就必须和你拼到底了!
所以很快的,朝廷中就以代王朱传火齐为首(建藩于大同府),联合一些京中勋贵,外加一大批
朝中官员,那是一起弹劾杨山芦…各种奏折铺天盖地,什么罔顾国法,任人唯亲,乃至把整个阳和道东路变成他一言堂的趋势…反正是各种脏水怎么脏怎么往他身上泼啊!
不过在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崇祯皇帝顶住了这份压力!他依然对杨山芦信任有加!他依然记得当初他和杨山芦君臣奏对的时候,他金口玉言对他说过的承诺,只要他杨山芦做的事情无愧于大明,无愧于社稷,他崇祯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所以这么多奏折,都是被他留中不发的。(所谓的留中,就是把大臣上的奏章留置宫禁之中,不批复,不交办,就这样晾着)
可是就算这样,崇祯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这些大臣们,都像吃了枪药似的每天都上弹劾的奏折,搞得崇祯不胜其烦啊!可是现在呢,在看了刘宗周这份‘别出心裁’的奏折之后,崇祯皇帝却是震惊了…难道自己还小看了杨爱卿?
毕竟他太清楚刘宗周的为人了,这位老先生虽然当初多次顶撞过他,甚至是以死相谏的,可是对于这位老先生的风骨,还是非常敬佩的,那真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士人的楷模,文人的表率!
可是现在呢,这样的人物居然都站出来力挺杨山芦?甚至还是如此的高调?把杨山芦吹的简直天下地下绝无仅有,乃至拯救大明的希望,都系于他一人身上?
只是,这正搔到了崇祯的痒处啊…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这次罕见的大灾年持续深入,整个大明的形势日益艰难!各地请求赈灾的奏折如同雪片般飞来,让崇祯都是深感头痛的!
甚至崇祯都不敢想象的,如果没有之前杨山芦力挽狂澜,消灭了张献忠、罗汝才这献曹二贼!又开发了琼州岛,持续有米粮供应,现在的大明江山,真不知道是如何模样呢!(在原本的历史中,这时的张献忠已经重新起复,配合这次大灾年的无数流民,大明的半壁江山已经尽数糜烂)
可就算是这样,现在的崇祯也已经是焦头烂额,包括他一次次问计户部尚书,户部总管天下钱粮,可有办法?得到的回答也只有二个字——没辙。
所以现在呢,忽然看到刘宗周送来的一线曙光,崇祯就是忽然心有所动…当然,此事事关重大,不是可以轻易决断的。
于是崇祯就是看了看依旧在等他回复的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