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老人家,你没有自己的土地?那么这样租地耕种,收成可还能吃得饱饭吗?”崇祯就是继续和颜悦色地问道。
“回公子爷,小老儿我原是大同府的人,只是在老家实在活不下去,原有的三亩薄田在灾年之际,被地主低价买走了,走投无路之下,这才逃难到这里来的,不过到了这里之后,将军大人果然是大善人,现在小老儿不仅衣食无忧,甚至这次秋收之后,家里还攒下了够吃半年的粮食呢!”
“什么?居然能有这么多?”崇祯听了就是
非常惊讶,他虽然不懂农事,可是最基本的秋种夏收还是知道的,既然这样的话,有了这半年的存粮,就表明等到来年夏收之后,粮食又可以接上来了,这不就是一年到头都能吃饱饭了吗?
而且需要注意,这个农民说的是粮食够吃,可不是掺着麸皮野菜度日的那种哦。
“既然这样的话,你这个地租交的又是多少呢?”崇祯就是想了想道,这个他是知道的,对于这些没有土地的农民来说,地租的高低,基本决定了他们生活的好坏。
“地租很低啊。”这个农民说到这个,脸上更是露出了感激之色:“多亏将军大人仁慈,整个东路境内,只收一成的租子!要知道小老儿在老家的时候,那些恶霸地主都要收七成的租子,并且就算是这样的大灾年,田里都颗粒无收了,他们照样不减一分租!所以如此一来,更显将军大人的仁政啊!”
“什么!”崇祯听了就是动容不已,只收一成的租子?要知道他出来之前,也是恶补过一番这方面的知识的,知道这种卫所的屯田,每年上交的屯田
子粒,差不多也就是一成的租子。
既然这样说的话,杨山芦就是在这个其中,没有赚任何利润,完全就是无偿给这些百姓们耕种的!可既然这样的话,他又是拿什么来进行屯田的水利建设,拿什么来养军的呢?难道说那些百花露和羊毛衫真有那么大的利?
可正在崇祯沉思的时候,身旁的张世泽却是一撇嘴道:“切,不过是收买人心而已!”
张世泽是荣国公之后,正宗的勋贵之子,不过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东路四百官事件,其中也有几个是他的狗腿子,所以这次被杨山芦无情的赶走,他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所以自然不会说什么好话。
不料他这话刚一出口,刚才那个一直畏畏缩缩的老百姓,却是忽然猛地看向了他,高声道:“这位大爷,你说这个话小老儿就不爱听了!什么叫收买人心!这是圣人之心!你说将军大人这是在收买人心?要知道整个阳和道东路都有近百万百姓,这样都是在收买人心?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也收买一个我看看?”
“呃——”张世泽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包括一旁的另外几个农民,听见他居然敢贬低杨山芦,一个个都是对他怒目而视,这要不是看见他们人多势众的话,估计都要教他如何做人的!
而崇祯见状,也是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怪他乱说话,在安抚了这些百姓后,既然崇祯这次是来深入了解的,所以他又是仔细的询问了一番,包括田地里的麦苗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好,他们又是如何来防御干旱的。
而等到崇祯得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屯田都投入了重金,开挖深水井,安装了打水的水车…还包括其他各种水利设施,也都是杨山芦无偿出资兴建的,就这样还只是收一成的租子之后(说白了杨山芦不靠这个赚钱,他不赚这些穷人的钱,赚的是那些富人的钱!另外还可以休养民力)。
崇祯听了就是久久不语,最后才说道:“真不愧是镇国将军是也,这样如果换成是朕的话…我都想被他收买人心了。”
接着崇祯一行人又是继续前行,然后他一路
上看着整个阳和道东路,一望无际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他不禁就是若有所思起来…
他犹记得一句话,所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为天下大治!可是现在呢?
而等到这一队人马来到目的地,十大卫所中的镇虏卫之后,因为是微服私访(好看到最真实的一面),事先没有通知的,所以崇祯就是让张世泽派出一队锦衣卫,带上他的一件龙形玉佩,让他们前去通知杨山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