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
不过既然杨山芦已经带头走了出去,然后山西官场的第二号人物,那位山西布政使也走得十分坚决,坚决听从杨山芦的命令,所以这些官员无奈,也只能跟了上去。
于是接下来,就出现蔚为壮观的一幕…一马当先的,当然是身穿御赐蟒袍,胯下一匹汗血宝马(就是缴获自虏酋多尔衮的那匹宝马),一马当先向城外奔驰而去。
而在他身后,则是跟着一长溜的各式官轿,连绵数里在后面紧紧相随,场面蔚为壮观啊…
然后等到一路疾驰,杨山芦已经赶到了这位霍县县令所在的地点…离着城外三里的官道上。
只是等到看清了眼前的一幕,杨山芦的脸上就是露出了惊容…只见那位霍山县令,此刻正双手拦住了一大群准备要逃亡的难民,正在大声说着什么。
甚至看此人的长相,又矮又瘦,皮肤黝黑,还长了两个外露的兔牙(具体如何丑陋,可以参见欧
阳修,也就是欧阳文忠公),甚至他这会要不是穿着一件官袍,看上去就和一个土里刨食的老百姓绝无二致!
不过所谓背后听真言,杨山芦就想听听他在说些什么,于是杨山芦就是轻轻一挥手,让那些跟随而来的亲卫都是远远的下马,不要去惊动这位县令之后,他就是轻手轻脚的走了过去,开始倾听起来。
而这会呢,这位霍县县令根本没发现他们,而是正在大声疾呼呢:“父老乡亲们,你们不能逃难到阳和道东路啊!”
“如今天灾人祸,你们想要逃难的做法我可以理解,可问题是此地离着阳和道东路足有五六百里,你们又怎么可能走到那里呢!更不要说本官已经奏报了新上任的山西特使,并一并上报此地的潞安知府,所以朝廷一定会有办法赈济你们的!大伙不要往死路上走啊!”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明末的百姓,很多人一辈子不出远门,掌握的信息少得可怜,就像现在这样
,这近千的难民只知道东路是个好地方,逃到那里就有活路!却根本不知道过去有多少路途的!所以这样逃难,最终只能成为路边的一具枯骨!
而这位霍县县令呢,就是喜欢‘多管闲事’,发现之后拼命拦阻的,甚至他这一路上,都不知道拦阻过多少批这样的难民了!虽然他也知道,这些难民留下来,也多半是活活饿死的下场!可是,他却存了一线希望!求一个问心无愧!
甚至这位霍县县令一边劝阻,一边还让身边的随从拿出了原本自己吃的干粮,就是做好的窝窝头什么的,来赈济这些灾民。
虽然他也知道,此时包括他的随从一共只有三人,要拦住这近千难民,他的举动就像螳臂当车一样可笑(还好有身官袍以壮声势),甚至一个不巧,难民情绪激动一些,就是被踩踏而死的下场!
可是面对这样的危险,这位霍县县令程志升,依然是毫不犹豫的迎了上去,真正做到了一个父母官的责任!
而见到这样的情景,杨山芦的眼泪都忍不住流了出来,他都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甚至他还感到非常欣慰的…我大明也并不只是出产贪官啊,还是有这样的好官存在的!
包括此时,随后的那100多个官员,也都急匆匆的赶到了,不过等到他们看见眼前的一幕…一个堂堂七品县令,居然毫无仪态的和一些屁民混在一起,实在是尊卑不分,把他们这些朝廷命官的脸面给丢尽了!
而更让他们看不懂的是,那位特使大人居然还愣愣地看着,不予阻止,实在是让他们非常的不明白啊…
(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麻雀能理解鸿雁的志向吗?)
然后因为这么一群衣冠禽兽,过来的声势太过浩大,那位霍县县令这才发现情形不对,然后他就一眼看到了位于最前面的杨山芦…没办法,杨山芦实
在太显眼了,那一身御赐蟒袍,在太阳下都是闪闪发光!
不过这位霍县县令还真是不善钻营,此刻他看见了杨山芦之后,虽然已经猜出了他的身份,不过他走过来说的第一句话并不是溜须拍马,而是直接问道:“敢问大人,可是收到了我的公文?请问朝廷什么时候能对这些灾民发放救济?”
而杨山芦听了他的话之后,却是久久不语,他只是在默默地回想着一句话…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啊!要知道这位霍县县令,容貌都是丑到了一定境界!都到了影响别人评价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