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认祖归宗!

变明 白马赵子龙 2302 字 8个月前

崇祯十四年六月,也就是夏收结束后的半个月,杨山芦忽然接到了兵部发过来的行文。

也就是大明武官每五年都要进行一次考察,称为军政考选(具体来说就是各地总兵、副总兵上书自陈功过,由皇帝裁定,其余的有一定级别的武官,由总督、巡抚和巡按御史进行考核,并开具揭帖,在十月之前将考选揭帖呈交兵部,最终由皇帝决定去留)。

不过这一次,除了并没有到军政考选的时间,并且公文中还特别注明,他本人必须亲自进京述职。

不过随着这份有些破格的公文一起来的,还有杨嗣昌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写来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他就是向杨山芦详细地解释了一下原因。

原来这个就是崇祯给兵部下达的命令…军政考选是次要的,主要就是借着这个机会,要当面召见他,并且论功行赏的!因为山西治理成功,皇帝很高

兴,有功不赏,又怎么是他的风格呢?

而等到收到这封行文之后,杨山芦还是非常欢喜的…呵呵,老实说在治理山西取得成功之后,接下来他已经准备把重心转向东路十卫的,好准备接下来的松山之战!而现在呢,能和皇帝当面交流一下,那就更加方便了。

包括对于可能的封赏,杨山芦更是有那么几分期待的…山西治理成功,这都可以说是不世之伟业啊!所以到时候又会封赏他什么呢?要知道当初崇祯在和他作出约定的时候,可是亲口说过一旦成功,就会重重封赏,而现在呢?所以杨山芦对于接下来的京城之行,也就充满了期待…

当然,既然接下来要离开山西了,还是需要做下准备的,例如他辛辛苦苦治理成功的地方,要是交给别人来糟蹋,那他可是绝对不答应的!

于是在经过研究后,杨山芦就准备把左懋第给留下来,这样左懋第作为山西副使,就可以继续贯彻他的意志,并且当初他和崇祯约定的时候,是以二年为限,而现在才过去一年多点(这属于崇祯提前开

庆功会了),所以把左懋第留下来继续治理山西,以取得更大的成果,那也是合情合理的呀…

并且除此之外,杨山芦是不会只留下他这么一个孤家寡人的,在上面,会有山西布政使赵健极进行帮衬(是杨嗣昌的盟友,挺杨派的成员)。

在下面,杨山芦之前带来的那1000名少年吏员,也全都会留下,包括其他什么监察司,情报司之类的,也都留下一部分力量,确保可以对山西进行完全掌控,不怕什么人走茶凉的。

而左懋第也表示,他不会辜负杨山芦的期望,会看护好这得之不易的成果的。

这样都安排妥当之后,三天后,杨山芦就开始正式入京了,并且都可以算是大搬家了…杨山芦就是点起五百亲卫,外加五百玄甲军,组成了整整1000人的庞大队伍,开始浩浩荡荡向京师进发,至于还有剩下的2500名玄甲军,就是同样留给了左懋第,用于镇压整个山西。

而等到到达京城之后,杨山芦做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前去兵部报到了,而等到他到达兵部之后

,得到的待遇那就不用说了…哪怕他一开始的时候,那些负责考评的武选清吏司的主事什么的,看见来的只是一个参将,还想拿大的时候(因为他们是文官嘛,然后就等着这种时候收些孝敬了)。

只是等到被其他人提醒过之后,立即就是变得热情异常,甚至是带着几分恭敬了…因为这位是谁?这位可是治理山西成功的大功臣,山西特使啊!更不要说还是他们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的儿子,那怎么能得罪呢?(只怪五年一次害死人啊,都不认识杨山芦的)

所以接下来自然是不用说了,杨山芦就是非常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述职考评,并且全部的考评都是上等(之前那些巡按御史的考选揭帖已经送到了兵部)。

然后做完这些之后,按照皇宫中传来的消息,就是正式召见还要等到三天之后,也就是让他好好休息一下,再行觐见。

既然这样的话,杨山芦就是把大队人马安排在京城外面,他就带着一百亲卫前往杨府…毕竟那也

算是他的一个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