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这还不算,这次出击的五千清军,还都是优中选优,严加挑选的!最起码都得是步甲!绝大部分还是马甲兵!(所谓的马甲兵,就是拥有七年以上作战经验,每个人手上都有数十条明军的人命,甚至都可以称得上身经百战!所以面对这样的对手…)
而反观这三千长枪兵呢,虽然其中老兵也有,但是绝大多数,还是崇祯十二年的扩军中招进来的,没有实战经验或者很少(因为到了崇祯十二年那会,整个阳和道的土匪全都被剿光了,包括相邻州县的流寇也全被剿光了,没东西可以练手了)。
所以这些长枪兵虽然平常都是严加训练,可是在这样残酷的搏杀中(一招不慎就是死),所以还是不如那些清军的!至于理由也很简单——他们没见过血!
(见过血和没见过血,那是不一样的,另外还有个判断的标准,在这样的生死搏杀中口中还能有唾沫的,那就是老兵,而如果紧张的口中干涩异常,都根本没有唾沫的,那就是新兵。
可惜这三千长枪兵中,很多此刻口中都没有唾沫!哪怕他们平时训练时,都用杀鸡杀羊这样的方
法来代替,可还是不行)。
此时太阳已经渐渐爬高,鸭蛋黄似的太阳开始呈现出威力,大雾开始渐渐散去,于是敌我双方,都可以清楚的看见场上的形势——此时阵地上的长枪兵已经所剩不多,虽然鞑子的精骑也被拼掉了不少,可还是能明显看出来,清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此时鞑子精骑还剩下约一千五百人,可是长枪兵只剩下一千人都不到了,再加上本来单兵战力就不如他们…),阵地失守,已经近在眼前!
“好!太好了!不愧是两黄旗的勇士啊!”皇太极见了就是非常欣喜…不愧是他亲领的两黄旗,关键时刻就是能打硬仗!并且这要是能全歼这部玄甲军的话,这对于明军士气的打击…
想想看,连最精锐的玄甲军都被我们消灭了,那么换成其他明军呢?
(不过对于增援这些清军,皇太极倒也没有这个打算,一来此时大雾已经开始消散,再次出击的话可就没有掩护了,二来他也不想打成对攻战)
而同样已经亲临指挥的杨山芦,见了就是叹息一声,按照常识来判断,这块阵地已经无法坚守,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包括从其他地方调来的长枪兵,
还正在赶来(因为长枪兵属于要被渐渐淘汰的兵种,所以这次出征的四万玄甲军中,一共只有五千长枪兵,并且是分布在整条战线上的)。
至于退下来的鸟铳兵们,倒是早已经严阵以待了,黑压压的枪口已经对准了这些清军!可是如果往阵地上进行无差别射击(毕竟都已经混战在一块了,再加上燧发枪推崇的不是射击精度,而是火力密度),这种事情杨山芦又做不出来。
(当然后世的八年抗//战中,某些动不动就喜欢玩剖腹的矮子们,他们是做得出来的,可那种还是人吗?那种只能被称作兽军!)
所以现在杨山芦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在阵地失守后,所做的其他应对了。
可正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已成定局的时候,奇迹却是同样发生了!(皇太极那里有天降祥瑞,我们这里有人定胜天!)
就好像杨山芦,他就是很清楚的看到,在阵地上的一角有那么一小股玄甲军,看着应该是个总旗的编制(五十人),而拼到现在只剩下十几人了,包括为首的那个总旗官(是个军校毕业生,杨山芦认识的),都已经身受重伤,胸膛处正不停的有大股鲜血
冒出来!
(包括此时在他们的周围,却正有近十个鞑子精骑狞笑着围攻他们的!显然这种局面下,这个小集体即将坚持不住!
可就算是这样,这个军校生却是一边强忍剧痛,坚持指挥,一边就从怀里摸出一块小蓝旗,交给身边的长枪兵道:“快!快把它绑到队旗上!”(长枪兵的编制,是以一个总旗为一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队旗)。
于是下一刻,一面小小的蓝旗就在战场的上空高高飘扬,而上面绣着的四个大字更是那么的醒目——北方基石!
这面旗帜,是每个军校生在通过毕业考核后,杨山芦亲手赠予的!而这面小小的蓝旗,代表的是军校的军魂——‘荣誉,献身!’所以现在呢?
等到升起了这面小蓝旗之后,这个军校生虽然又忍不住吐出一口鲜血,可眼中看着这面小蓝旗,却满满的都是欣慰之色!甚至连身上的力气都恢复了一些!他已经预感到这次要无法善了了,可是能战死在这面军旗之下,他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