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样的封赏,也是让老将金日观非常激动的,虽然平虏将军,在大明的封号将军中,属于最低一等的。
(大明的封号将军,也就是总兵挂印称将军者,共分为三等,第一等镇朔将军,如杨国柱,第二等征西将军,如虎大威,就是征西前将军,最末等平贼将军,如左良玉,也就是镇、征、平)。
可是在大明四五十号总兵中,能得将军封号的一共都没多少人啊!(原本的历史上是八个人)可
是现在呢?他刚当上总兵就能得到将军封号?更不要说在原本的历史中,他早已经在之前的皮岛防守战中,壮烈殉国了,并且是以副将的身份战死的,可是现在呢?
所以老将金日观,那是非常的满足了。
并且这样的封赏,其他的十大总兵见了,也并没人眼红的,相反,反而是人人欢喜,个个憧憬…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既然朝廷不吝军功奖赏,那么此次他们立下如此大捷,回京之后又会得到怎样的封赏呢?是同样挂将军印?还是封侯?乃至是封伯?成为勋贵阶层?世袭罔替?哈哈!
于是这样一来,整个明军大营,都是人人振奋,士气高昂的,并且接下来再经过研究后,攻破了清军的乳峰山防线之后,我军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因为过了乳峰山之后就是松山了,再接下来离着锦州只有隔着一条小凌河了,所以此次的入援之战,差不多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攻破了乳峰山防线之后
,虽然之后还有一道清军号称的松山防线,可是经过特种营的侦察后,早就得知那不过是依托几个小土围子,构筑的防线(所谓的小土围子,就是几个十几米高的小土丘),甚至那种地势简陋,都不能称之为防线的!
所以还想凭借这个来阻挡我军?显然在经过乳峰山防线的攻坚战后,再接下来就会进入一马平川,快速推进的阶段了…之后的清军,将无险可守。
并且在经过乳峰山大捷之后,敌我两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这也是很明显的,在原本清军经过笔架山的惨败后,就只剩下了十二万人(不含围困锦州的三万清军,其中一万人调到了乳峰山防线)。
可是在这次的乳峰山大捷中,在一开始的攻坚战中,就打死打伤清军近二万人,至于最后一天的大歼灭战,更是一举消灭清军近七万!
而这样一来,十二万清军只剩下三万了(如果加上围困锦州的三万清军,也一共只剩下了六万人,这其中还是老弱病残占了大多数,标准战兵的比例
已经不足三分之一了)。
可是反观我军呢,在经过笔架山大捷后,自身损失大约2万人,可是还有十三万大军,而这一次呢,消灭了九万清军,自身的损失也不过是三万人(这其中绝大部分的损失,还是在一开始的攻坚战中造成的)。
所以这样一来,双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从一开始的清军二十四万,对明军十七万(清军的二十四万,是皇太极亲领二十万人,外加围困锦州的四万清军,而明军的十七万,是入援大军十五万,外加锦州守军二万)
变成了六万清军对十二万明军(十万入援大军外加二万锦州守军),双方的形势已经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