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天令和瘳仔尽管每天都到工厂上班,但王汉东并没有给他们具体的工作安排。用王汉东的话说,他们是直接受命于杜利济的,并且工资也由杜利济直接发出。
这天早上,孔天令收到了老板杜利济的邮件:“大卫,现在工厂怎么样了?你了解具体的情况吗?我听东尼说,他已经招够了工人,就等着我付原材料的钱,他就可以开始生产了,你了解这些材料的具体价格吗?”
孔天令看到后,给他这样的答复:“老板,工厂确实可以开生产了,但原材料的价钱我并不清楚,他自己去跟材料商接触,最后谈成什么样的价格,也是只有他知道----”
杜利济当即给了他这样的回复:“下次,当他要跟材料商谈价格时,你必须在场,你必须监督他,当然不要让他知道。”
孔天令回复:“好的。”
杜利济又再发来了一封邮件:“我们现在尽管有自己的工厂,但还是要向其它工厂下单的,因为万一运作不下去,就立刻关停好了,继续找其它工厂拿货,我一会把要采购的沙发款式全列一个表,你帮我把订单下了,我们不能把鸡蛋全放进一个篮子上-----”
孔天令回复:“好的。”他明白,杜利济对这个项目的信心不足,他从一开始,就抱着试验田的心态,毕竟他要在德国应付营销战中遇到的困难,很难顾及中国这边的工厂,更不会把这个商业模式很普遍的工厂做为唯一的事业。
杜利济又说:“另外,我们要发展更多的产品,更多的类目,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地毯,油画,还有装饰摆件,还有,仿真花和仿真树,我觉得这些产品,由中国拿货,然后放在德国的网上市场,绝对会卖得很好,你去市场帮我找一下这几样东西。”
孔天令一看,也来了兴趣,毕竟这几样东西
,在展馆密布的这个家具城市,很容易就找到一大把,并且在设计和风格上,都是经过好几年的发展,价格也在竞争中变得很低。他当即说:“好的,老板。”
杜利济最后又发了一封邮件:“去办吧,尽管现在设了工厂,也不是让你和瘳仔来管理,但你们两个,是我最信任的人,不要让我失望了。”
孔天令很郑重的回复:“我们谢谢老板的信任,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正当孔天令发完这最后一封邮件时,王汉东却笑容满面的走到了他的跟前,然后说:“天令兄,在跟老板通邮件吗?老板似乎还是有点担心这边的情况吧,你跟他说,真的不用担心,有我在,我一定会处理妥当的。”
孔天令不卑不亢的说:“没什么,老板只是跟我交待了一些事情----”
王汉东继续笑着,他说:“可以让我看一下吗,或者我也可以帮忙----”
孔天令当即婉拒了,他说:“不可以,我跟老板联系的邮件,是不可能被别人看到的,这是我跟他的秘密。”
王汉东尽管心里不高兴,但没有发作,反而大笑起来,他说:“好,不让我看,我也就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