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放心的卸任

1959年6月6日明报社评:“‘拥护’公正与善良‘这五个字,就可以说是我们的立场”

金勇将明报的定位直接和市民小报区分开了,明报要走的不是娱乐大众的路子,而是走的严肃,客观,忠实于事实的路子

同年10月16日社论再说:“本报自称不左不右,绝对中立,……真正中立者惟《明报》一家”。1960年2月21日社论:“我们不是共产主义者,也不是反共人士,……我们希望全中国人民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自由,人民真正有权选择自己的政府,选举政府工作人员。”二周年社评再次声明:“我们的目标如下:1严格遵守公正无私、不左不右的立场,拥护中国人的利益、香港人的利益。……认为中国这个国家,比共或国民重要,更比美国或是苏联值得我们爱护。……5《明报》虽为小报,但博大有容,不害怕、不拒绝任何方面意见。”

《明报》的真正崛起是在1962年5月

正是那个根本不存在自然灾害的“三年自然”时期,大量民众逃往香港,到5月达到高潮,每天都有数万人涌入。8日,金勇决定让明报打破非法入境不予报道的立场,开始大规模报道这一事件。

那一天的头版头条是:爷娘子弟哭相送尘埃不见罗湖桥,副题为”五百余偷渡入境者,昨被集体遣返大陆,送行亲友临风涕泣哀声动地“

此后,受明报的影响,香港其他报纸亦紧跟明报脚步对这一敏感话题亦跟入报道。明报在此事件中的立场,是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既同意香港政府的做法,即因涌入人数巨大、难以消化而将难民集中梧桐山,同时呼吁港人予以救助,向灾民提供水和粮食等。

此一事件后,《明报》发行量迅速上升,成为香港的大报之一。

而明报真正成为一份大报,是之后在与香港《大公报》等的笔战中。1964年10月20日、24日,针对大陆成功引爆原子弹,明报社论《爆炸原子弹的评价》、《核弹是一种罪恶》,还反对外长“当了裤子也要搞核弹”的观点,认为这是牺牲了大多数民众的利益。由此引发香港左派报纸的围攻。

(不好详写,不然又要被屏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