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安心觉不妙,也不知道事情怎么就发展成这个样子了,只有在教室最后默默的等待,想着等下如何为陈青欢开脱。
这时邓老师往讲台上走,经过一个女生的课桌,低头瞄一眼,批评道:“都说了太慢了,速度一点儿也没提上来,你这是想比赛的态度吗?”
说完头也不回的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是新的命题,五分钟后开始计时,你们现在可以先准备调墨和清水。”
陈青欢对国画比赛的内容并不了解,但其考究的无非就是山水、人物、花鸟。山水考树石基础,人物考素描速写、创作,花鸟考写生、书法。且现在的书法与画已经分开,书法成了单独的一门专业,更降低了考试难度。
“落霞与孤鹜齐飞”,每个人看见的题目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呈现出来的画作一定是千姿百态的,考生的基本功只是考核基础,更重要的是临场的感应发挥,这也是拉开画师与画师之间差距的重要原因。
“刚刚的那幅没画完的不用画了,都给我认真点。”邓老师搬了个椅子坐在一旁,学生创作的时候他不会去旁边观看,这会影响正常发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仅仅读这一句诗,陈青欢心里给出的评价就是绝美二字,漂亮的晚霞并不少见,但让人过目难忘的风景却寥寥无几。
普通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大自然的美丽却是无限的,不谈基本功,陈青欢光是在见识上就能碾压在场的所有人,她曾经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融进了她的血液,所有惊艳绝伦的风景都锁在她清明的双眼里。
学生们调墨的调墨,落笔的落笔,可是看起来画得并不是很顺畅,也难怪,他们比赛内容一般以鸟兽花草居多,这个题目是邓老师故意给的很难,却是把他们难倒了。
考试时间是三小时,教室里除了呼吸声就只剩下毛笔沾水的声音,沈林安站在最后,一直远远的观察陈青欢的绘画过程,他看呆了,全然不知已经过了三个小时,那看似简单的一笔一划带着他身临其境,画里有一位立在江边的人儿,他觉得那就是自己。
教室内的温度上升了一些,外面已经到了正午,邓老师把头从书里抬起,用力敲敲黑板,“时间到了。”
他说完的瞬间,陈青欢写完最后一个字,她把这两排诗句题在画的右上角。
结果自不必多说,陈青欢画完后还有些意犹未尽,平时在网上画的水墨画虽然好看,但并不能真实反应出她的技法,今天又怕自己太认真会过于高调,便画得很收敛。
可这幅很收敛的画已经让全场人目瞪口呆,包括刚才意气风发的邓老师,他站起来的同时,眼睛里就只容得下她的那幅画,其余人的连做月亮旁的星星都不够格。
其他学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浮于表面,其画作更流于表面,落霞便是橙色的天,孤鹜就是黑色的鸟,画得千篇一律。
陈青欢能想象到王勃立于天地间时的场景,这幅画就是为这句诗而生的,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渔舟唱晚,雁阵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