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胃口大的多,不是几个,而是几十几百个。
在今年3800名赴美日研修的科研人员中,财团拿出了1800个名额给国内的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承担留学费用,付出不可谓不大。
这么多的名额,撒胡椒面一样的分散到国内数以千计的科研院所,大学,每个单位能够出来的都是骨干精英,妥妥的人才库啊!
这正是王耀城眼红的地方,要挥起小锄头拼命的挖墙角。
财团别的不多,就是钱多,大项目多。
而且都是高精尖的科研项目,这一切,对搞科研的人员有拥有致命吸引力。
王耀城有信心;
这些外派出来的科研人员,学成之后最少要截流三分之一以上,补充进财团的科研队伍中,带来新鲜血液。
王氏财团之所以这么大方,目的之一,是提高国内电子科技领域整体水平。
独木不成林。
电子类产品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王耀城即便钱再多,也不可能包打天下。
更何况高水平的电子配套企业,对于提升财团整体竞争力助益极大,帮人就等于帮自己。
目的之一,自然是挖墙脚啦!
国内科研院所选派的大部分都是中青年科研骨干,基本功十分扎实,因为环境和资金的原因,科研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大大脱节。
只要能够补上这一课,便会以凤凰涅,他们就缺一个腾飞的契机和展示自己的舞台。
对此,王氏财团早已虚席以待了。
考察的间隙
钱福教授汇报了大西洋晶科在先进制程领域攻关的最新成果;
……
按照投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科研发展策略。
大西洋晶科其中高水平科研人员,投入巨资研发下一代先进制程工艺。
目前,世界领先的90纳米工艺业已成熟,可以在十二英寸晶圆厂正式投产中得到应用。
从微米级进入纳米级,开启不一样的科技时代。
整个攻关项目投入资金7.6亿美金,共获得独有专利655项,遍及产线设计到生产技术革新,都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按计划
2002年四月中旬,90纳米制程工艺在十二英寸晶圆厂正式投产,经过初期的试生产和设备调试,预计8~9月份可以达到满产。
因为拥有荷兰先进的光刻机支持,估计90纳米工艺会迅速跨过50%的良率分界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更新一代的65纳米工艺,将会在2002年第二财季立项,投入后续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