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城期待着,沈向洋先生能够给自己一个惊喜。
这可绝非小事。
十年代曾经辉煌的四通公司就是死于内讧,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争权夺利,拉山头分派别,互相之间斗个不休。
争来争去就是个“利益”二字。
“利益”能促人奋斗,也能使人堕落。
管理混乱的公司在争夺中滑向深渊,管理良好的公司在竞争中展现勃勃生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说明了管理的重要性。
在王氏财团中
科技研发作为重要的门类属于财团直属,与企业经营,财会法务审计,并列为财团的三大重要领域,受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见。
每年财团的盈利有20%以上投入研发,获得了显著效益。
王氏财团能在短短十几年间跻身顶级财团行列,离不开其科技体系的引导和支撑。
从发展历史看
通过前期引进技术,迅速建立起现代化电子半导体企业,调整大西洋商用机器公司、大西洋晶科公司、长江科技集团、黄河科技集团和格力集团的产业技术水平出口结构,缩短了与世界一流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
在引进吸收的同时,财团极为重视研发,并没有放弃自主创新的步伐。
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亚洲经济之后,王族基金改变了原有的以引进与消化为主的科技发展模式,科技发展战略向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并举转变。
加大力度与世界著名院校交流合作,在世界范围内招募顶尖学者加盟,在芯片制造与研发,液晶面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重点高科技领域纷纷突破,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性的专利权,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领域的突破,带动了财团旗下企业的第二次腾飞,跻身于世界顶尖企业行列。
这是三星集团李建熙先生梦寐以求的企业发展境界,王族基金率先达到并且突破,看的他眼红心热。
王族基金建立了以财团为主体、世界著名院校研究体为支撑,企业研究所为补充,全世界范围招揽科技精英加盟,在电子半导体业和液晶面板重点突破的科技创新体系,为财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成果是辉煌的,整个科研体制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小觑。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王族基金如今家大业大,行政效率和研发效率急剧下降。
财团直属的研究院所高达50余家,遍及世界各地,一线的科技研发人员高达5万余名,遍及硅谷、波士顿、纽约、休斯顿、燕京、金陵、深市、法兰克福、伦敦、吉隆坡等地,研发实力十分雄厚。
仅国内,就拥有3.6万名科研开发人员,实力非常雄厚。
与之相对应的,整个科研体制臃肿而庞大,出现了效率不高,人浮于事的大公司病,研发效率低于苹果公司、甲骨文公司等世界先进水平。
王耀城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请沈向洋博士及其团队主抓科研领域的体系问题,就是准备在这个问题上大动干戈,下手除掉毒瘤。
建立切实有效的竞争机制,引入“狼性文化”,实行“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科研体制改革运动。
让整个科研体制重新焕发生机,能够应付未来愈发艰难的高科技竞争和挑战,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