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忧虑丛生

回眸1991 葡萄无牙 1365 字 11个月前

“哦,拿来我看看。”

赵峰在手上的一叠文件中翻了下,拿出一份特别标注的资料递了过来,王耀城接过来认真的审阅,对华为公司方面的顾虑大致清晰了。

进入2003年,华为公司先后发生了几桩大事儿。

首先,“思科事件”如火如荼地发酵,国际国内市场外部环境趋向恶化。

1998~2002年,是华夏通信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一段时间。

华夏移动当时正在密集投资2g(gs路线),每年释放出巨额的投资,但这些投资基本上都被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外国公司揽入囊中。

华为在1998年已经研发出gs产品,但不够成熟,始终无法打入重点市场。

更为关键的是,西方公司非常警惕不断崛起的通讯产业强大对手,已经开始全面围剿华为,他们吸取固网电话市场被“巨大中华”打败的教训,只要华为和中兴研发出某款产品,他们就联合进行大幅度降价来阻挡两家公司拿单。

如果没有国产设备,就继续卖高价赚取暴利。

当时一个粤省移动的gs扩容,订单就高达上百亿,华为一毛钱都抢不到。

形势非常严峻,华为公司生存的非常艰难。

在之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飞先生发布《华为的冬天》,对市场前景作了悲观预测。

其后的2002年末,华为遭遇了创业15年以来首次业绩下滑,华为合同销售额从上年的355亿下降至301亿元,利润更是从上一年的86亿元大幅减至17亿元。

为此,华为向总监以上干部传达了《降薪倡议书》,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渡过难关。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华为内部高层产生了巨大分裂。

曾经跟随任总打江山的得力臂助李一男离开华为,加入竞争对手港湾的阵营,并且大肆挖角华为科技人员,与老东家在核心产品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最猖獗的时候,竟然挖走了一半华为公司科技人员。

在这种艰难时刻,华为公司果断宣布进军手机行业,并且推出了自己第一款cda手机产品试水市场。

任正飞先生对商业竞争并不惧怕,他更多考虑的是华为公司的未来。

在私人电邮里,任正飞先生袒露了自己的心迹;

根据华为公司和自己的预判,经过坚持不懈的科技投入和发展,华为公司很快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迟早会与通信产业霸主米国产生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