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亦官亦贼

这些当官的,心眼是挺多的,一句话、一件事,都要在心里百转千回的,从嘴里来,从来没有一个定数,听着内容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真的就是那种一句话里几个意思,就看你智商够不够理解的那种。

而江湖道上,则讲究一口吐沫一个钉,千金一诺,义气为先。

这两边的文化,几乎是无法共容的。

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误会。

江湖道上的人看官场中的人,那都是老奸巨滑,满口的话说出来没几句真的,谁信谁倒霉,招安之后再坑杀,不是一两次了。

而官场上的人看江湖道上,那都是智商欠费,尽说大实话,骗他们一骗一个准。

然而……其实吧。

官面上的人,人家不见得说谎,来往交际,只是怕出万一,所以说话吐一半含一半的,不敢给个准信,也是怕砸了自己的名声,这些官面上、世家中、大族里的人物,其实并不会有意去骗人,他(她)们会比普通人,更注重名声。

而江湖道上的人呢。所谓的重义重诺,其实同官场规则一样,也是绿林必须遵守的规矩,可是这种规矩只用于同行间利益分配,如果是商业吹捧,那就没必要只说实话了,要不然江湖上的骗子们怎么讨生活?像傅卫东这样自己吹自己是北绿林第一把交椅的,真的不算厚脸皮,大家圈地自萌,见着个圈外人,都是这么自称的,反正这话就是说说,自己道里人都这么说,因此谁也不往心里去,圈外的人就……爱信不信的,反正也没什么来往。

因此傅卫东这一次为了在晋王妃面前露脸,习惯性的往大里吹自己,而晋王妃呢,觉得他是江湖人,既然是这么说了,那当然就是真的,于是晋王妃便得出了一个结论来。

王怡真是傅卫东养大的——傅卫东同江南漕帮有业务——江南漕帮贩私盐——傅卫东有私盐业务——王怡真知道自己师傅有私盐业务,这推理,还真没大毛病。

而王怡真现在是京城新贵,大家都想着办法同她拉上关系,晋王妃想从现在讨好她,做的不见得会比别人好,更何况她还有李兰兰这个公开的闺蜜,嫁到了太子府,大家都默认,她倾向太子,可是若是她亲师傅站到了晋王府这一边呢?那就相当于是将李兰兰同傅卫东放在一起秤,王怡真难道不会更倾向于从小带大自己的师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