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这种门面房,大都有前后门,宛娘在后头转了一圈,终于找到角上的后门,悄悄打开门往外看了看,是个窄小的胡同,黑不隆冬的,前面便是街市,从这里出去拐到街市上,倒是神不知鬼不觉,这真是天赐的机会,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53章
宛娘闪身便进了暗巷,沿着巷子往前十几步便是游人如织的灯市,她把头上的风冒裹得严实了些,穿插过行人,快步往灯市口行去。
正是最热闹的时候,灯市里人挤人噪杂非常,这边灯市口上却颇冷清,街角有一对中年夫妻,在寒风中摆摊卖元宵,稀拉拉只两个客人坐在凳子上,生意不大好。
宛娘目光落在那妇人身上闪了闪,迈步走了过去,不大会儿功夫,宛娘便换上妇人身上的补丁棉袄,头发也用妇人的旧布巾裹住,往城门去了。
那妇人看了丈夫一眼,瞧了瞧手里的华贵的衣裳,心话儿竟然有人舍得用这样的东西换她的破棉袄:“当家的,你说这是咋回事呢?”她家汉子道:“可见老天爷开眼,不让咱们一家六口饿死,有了这些日后也不愁了,只她特特交代那些话做什么?”
他婆娘脸色一变道:“别是哪家的逃妾家奴,咱们得了这些便宜,回头再惹上官司,可是大祸了。”
她男人摇摇头道:“她这件斗篷是大毛的,可着咱们青州府,哪家里的侍妾有这样体面的衣裳,她虽梳着妇人髻,不定就是哪个大家主的小姐,趁着今日乱,没准跟情郎私奔去了,倒可能,不然,这大节下的,往城门奔什么,只管收了这些东西,压在手里,待过了年再典当出去,想来便无事了,既有了如此造化,今儿便收了这摊子,趁着这会儿灯节没落,赶回家带几个孩子出来看看灯,也算过了灯节。”
他婆娘一听欢喜的不行,两口子忙着收拾了摊子不说,再说宛娘,换了那妇人的装扮,又怕自己这张脸白净招眼,回头刚跑出来,却被那些人贩子盯上,便得不偿失了,寻了些泥抹在脸上,黑灯瞎火的,冷眼看去跟个平常的农家妇人没甚两样。
宛娘想跑快点儿都不可能,脚太小,不跟劲儿,且对这青州府的路不是很熟,只出来过几次,还都是坐在轿子里,只约莫分辨的出城门的方向,便撞了过去。
眼瞅着瞧见青州府的城门了,刚要松口气,就听后面马嘶人喊的吵嚷声越来越近,竟也是奔着城门处来的。
宛娘唬了一跳,慌乱中,瞧了瞧左边不远若大一个宅门,也不知是谁家的府邸,门口阴影里却停着一辆马车,也没见有车夫看守,估摸这里离灯市不远,偷个懒去瞧热闹去了。
宛娘这会儿自然不能出城,出了城就是官道,没遮没拦连个藏身的地儿都没有,若真是梅府里的人,可就毁了,想着不妨先躲一时,靠着墙挪过去,撑着身子跳上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