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王浪军不仅不接纳他的女儿李丽质,联姻联合方案。
还要自发的向全天下发行科研成果,收买人心。
这一切直接危机到他的李唐江山。
相当于掐着他的脖子,逼他就范,做傀儡皇帝似的,听王浪军调遣。
试问他怎么可能接受?
于是乎,他想拖一拖,只待事情有些眉目,以及观察太子与众臣谋算王浪军的收效,再做定论。
相对来说,他指派众臣去软化王浪军的意志。
这其中的动机,含有多层用意。
第一,王浪军与黑衣人的存在,把朝廷整得分崩离弃。
这种情况要不得,很危险。
指不定在这种非常时期,引发连锁效应。
比如某位大臣动了歪心思,伺机谋逆。
或是被黑衣人收买为钉子,不失时机的在朝廷内挑拨离间。
为了清君侧,他不得不把众臣退到王浪军面前受辱,挨骂,挨批。
这会形成两种后果。
其一,大臣忍辱负重,替他筹谋划策,游说王浪军屈服。
其二,大臣变节,投靠王浪军对付朝廷。
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查出来才能清君侧,用贤臣。
第二,拖延王浪军的耐性,延缓王浪军咄咄逼人的时间。
软磨硬泡,泡到王浪军下降要求,再谈联合也不迟。
第三,总有逆臣想害朕,他不得不引蛇出洞。
以众臣软化王浪军的意志的时间段,隐有小人露出马脚。
再以事先派遣到各处潜伏,隐藏待机的密探,一网成擒,永绝后患。
第四,这段时间,总有一股暗势力在活动。
他们是不是黑衣人的同伙,或是马仔,眼线,不好说。
但既然存在,必然危机朝廷的安定。
于是,他派遣众臣出使无量宫,实则是引发暗势力中人露头。
玩袭杀,玩挑拨等等戏码。
便于抓捕,抹杀。
第五,王浪军一直记挂着招惹他的大臣,将军,索要一个满意的交代。
但这些大臣都是肱股之臣,功在社稷。
说实话,不是他不想杀了这些人,消除王浪军的心头之恨。
而是他不能杀,要杀也要促使王浪军去杀。
让王浪军背上一个抹杀功臣,遭人非议,不受民众待见的骂名。
这便于他逐步的掌控王浪军整个人。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凭什么他一个王浪军不服从朕的管教?
这让天下人怎么看待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