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游子欲归,终不归

九阴志 邢学宇 3984 字 10个月前

双昏迷过去,因而错过了羽书生的造访。为此,事后以为羽书生已是身死的岳辰自责了好一阵子。可今回雁门关大战,随着战事的深入,以及问夕念等人不遗余力的探查情报,越发证实了羽书生不但未死,还坐上了鞑靼主帅的位子。

遥想当初,自己千里迢迢前往西域,险些被陷害;自己最是崇敬的武林盟主林天南战死雁门关;华山上自己的好兄弟谢小酒被重伤,几近残废,以及父亲岳陵歌的遗物耀天剑。岳辰自进入江湖至如今,虽称不上太久,可也有数载之长。这些年来,却从来没有如此想杀一个人。新仇旧恨,这笔账,今日可得一口气算清楚!

“羽书生,当初你在金陵凭一己之力死守北城门,我敬你为人。可你为什么要杀盟主?!”动手之前,岳辰问出了自己憋在心里许久的问题。

羽书生听罢,却是咯咯两声,掩面而笑:“小冤家!世间哪有这么多为什么!我吸了他的功力,才能变得更厉害,这般简单的道理,你不懂?说起来,我也算是你跟司徒若雪的半个救命恩人呢,咯咯”

见岳辰一脸茫然,羽书生又笑了笑:“当初你们二人不知死活的往天外天闯,若不是咱家先你们一步,把那朱靖给吸了,你们早就是那朱靖的刀下鬼了。”

“什么?!是你?!!”岳辰不禁诧异。当初在天外天遇到朱靖之时,其已是没了一丝功力,苟延残喘。难怪,难怪朱靖临死之际都在说,其实不是输给了江湖人,而是输给了那些单凭一张嘴便左右了江湖的读书人...原来,那时吸去朱靖功力,刚刚离开天外天的读书人,就是羽书生!

“哼,以你二人当时的修为,去找朱靖那简直就是送死!就连咱家也不过是取巧,才将他吸了。不过,就是有了他的五成功力,咱家才能去吸林天南。再消化了林天南的五成功力,才敢去华山。要不然呐,真是不敢见你们这些高高手啊~”

“你…!”岳辰双拳紧攥,压抑着凶凶怒火。

“唉,真是不知道你们这几个人有什么好的,把咱家的小秋月给哄的五迷三道的。本是叫她去盗你的凌晨诀,却反过来捅了我一枪。实在是不上道的很,也实在是该死…”

“放你的屁!”不远处正与顾凉音相斗的叶吟风听的清清楚楚,不禁怒火中烧,口中也便遮拦。那顾凉音虽是江湖十绝第三,可与半只脚已是踏入地仙之境的叶吟风相比,终究还是差了不止一线。

此番对阵,一是岳辰誓要亲手杀了那羽书生,叶吟风不

便上来就插手。二来顾凉音终归曾是武当之徒,清理门户一事自是义不容辞。可听了那羽书生之言,原本还想再跟顾凉音磨上一会儿的叶吟风顿时没了耐心。只见其一手接过那柄青蛇剑所化的大蟒,死死将其扣住。另一手作手刀状,手起掌落,怒斩青蛇!

顾凉音出招之际,心神便与那柄陪伴自己多年的青蛇相牵连。而叶吟风一击之下,青色大蟒再也维持不住,变回青蛇剑的同时,断作两段。随即,顾凉音接回仅剩半柄的青蛇,一口鲜血吐了出来。看似是斩剑,同时亦是斩断自身气机。二人的差距,实在是太过明显。一开始那两下子,与其说叶吟风是陪太子读书,倒不如说是在戏谑。

“小道士,你且站住!”顾凉音一手提着断剑,一手捂着隐隐作痛的胸口,朝叶吟风喊声喊道。

“做什么!”刚要撇下顾凉音去找羽书生算账的叶吟风闻声站住,回过头来。

“在山上跟的哪位道长?”顾凉音问道。

“师从玉璇子,有何指教?”叶吟风虽不耐烦,却仍是回答。

“哦?呵呵,想不到玉璇这家伙,功夫不怎么样,眼神却是极好,找了一个天赋如此绝佳的徒弟!”顾凉音不禁有些意外。当年一起学艺那会儿,玉璇子剑法一塌糊涂,

拳法也是马马虎虎,除了可窥人所用内功外,再无什么过人之处。不曾想,竟是位良师。

听了这话,原本有些不耐烦的叶吟风不禁自嘲道:“我不过是受了十位师长的功力,才有了这身本事,算不上什么天赋异禀。”

“哦?”顾凉音听的一怔。“紫阳天玑玉璇和他们七个人,将功力都授予你了?”见叶吟风点头,顾凉音不禁倒退一步,兀自念叨:“这群人,都不要命了?!”但凡传功,稍有不慎,授功者与被授者尽死。

“顾前辈。步师伯有一言,教晚辈代传。”叶吟风回想起临来之际,护殿真人步惊风曾言,若是顾凉音不依不饶,便清理门户即可。可若是其停手,便传他一言。

“什么话?!”将将回过神来的顾凉音问道。

“师伯说,今年山上香火旺,银子就不用还了。静思堂里如今置了几张琴,五音皆佳,独缺一音。”

见顾凉音低头不语,叶吟风继续道:“师伯还说了,若是顾前辈听了方才的话之后不言语,便再传一言。”

“什么话?!!”顾凉音猛的抬起头来,急忙问道。

“师伯说,一把岁数了,早点回家。如今山上,他说话,好使!”说罢,叶吟风扭过头,朝羽书生那边行去。身后,顾凉音一下子跪倒在地,再度垂下头,手中紧紧攥着

手中断剑,似是在极力克制着什么。

_________

几曾何时,武当山上有十余个小道士,不惧寒暑,日夜追随着师傅,勤修功课,苦练拳脚。那时,武当山还在承受着太玄师祖羽化后的一段低谷,香客越发稀少,拜师者,拜山者,亦是日渐减少。

上山甚早,年纪却在师兄弟间最小的顾凉音,曾被师傅称为天赋百年难得一遇,平日里更是勤修苦练,修为一日千里。可功夫再高,依然逃不了孩童的天性。

功课之余,顾凉音最爱与年纪大他不知几许的大师兄步惊风搭伙,抱着师傅的古琴,跑去同门用于打坐的静思堂,学那些个风雅之士,摇头晃脑,乱弹一气。而每每有静修时不厌其烦的同门向师傅告状,总是小师弟开溜,大师兄顶缸。

“小师弟,晚上再多给我揣个馒头!早晚有一天,师兄带着你光明正大的去静思堂弹琴!弹那个啥,那叫啥来着?”

“高山流水!”

“对!就弹高山流水,觅知音!”

“师兄,你就吹吧!你先跪着,我得去做功课了,晚上再来看你…”

“凉音,你可是师兄的知音!”

那时的顾凉音,平日无忧无虑,可唯当看见师傅为银子发愁,心里便莫名的发酸。

“来来来,开饭喽~尝尝师傅亲自煮的野菜粥。”

“师傅,您怎么亲自下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