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他要自杀

北宋柱国 布衣相卿 1174 字 11个月前

上官惊鸿站在竹林中,听着顾唯益凄惨悲伤的歌声,握着女儿的手微微颤抖,手心里湿乎乎的。

“母亲,您怎么了,您不舒服吗?”上官倾城问道。

“哦,没事。”上官惊鸿

慌忙放开女儿的手,不经意地擦擦眼角道:“他们唱得太难听了,我听得不舒服。”

上官倾城点头道:“是啊,凌坤唱起来更难听呢。”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凌坤今天不唱歌了,正好与顾唯益相反,他破天荒地吟起了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可谓千古绝唱,古今少有,不过此时苏东坡还没有出生,在顾唯益和上官母女听来,那就是凌坤创作的。

顾唯益跪在地上,双手捧着酒坛子,却顾不上喝酒,紧紧盯着吟诗的凌坤,眼里充满膜拜和兴奋之情。

上官惊鸿忍不住赞叹道:“这小子,真的是很有才华啊,而且武功高,谋略好,此人若为我所用,何愁大业不成?”

上官倾城对凌坤恨之入骨,撇嘴道:“什么才华,不过是些男女之情,除了这些,他就是个废人。”

上官惊鸿微微一笑,并没有说话,继续看着凌坤。

凌坤吟完了一首《水调歌头》后并没有停下来,似乎才到了,继续吟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他把带有“明月”的诗句全部背诵了一遍。

这些诗句都是千古名句,有宋朝前的,也有宋朝后的,但凡宋朝后的,顾唯益和上官倾城便认为是凌坤作的,心里更加震惊佩服。

上官倾城并没有欣赏到这些诗句的美妙,只是听到每一句都有“明月”二字,似乎有说不完的赵明月。她心里一阵阵气苦,赵明月就那么好吗,本姑娘哪里不如她?送上门你都不要。

虽然她并不喜欢凌坤,可是被人这么比下去,总是心里难受。

这时,凌坤似乎要结束吟诗了,仰头望着天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