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敬的心思,顺应着安排行事。
依着两位大师的计划和惠博文的分析,武林正道在此次太玄教之事之上其实已经稳操胜券,无论中间发生任何变故,也无损于大局走向。只是此事若全无武林人士插手,只怕太玄教会一举做大,弄假成真,真干成了那为祸一方的恶事,却是不智;而若是众人一拥而上,全无考虑防备,又难免中了太玄教的下怀,用诸多暗手对正道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也是不美。这才有诸多门派以少林为首,妥善定计,但求在击溃太玄教阴谋的同时保全自家实力,应对今后更加晦暗不明的未来。
只是这世间哪有尽如人意之事,一切种种都有其根源以及变化。众人都知晓这个道理,虽稳占了胜局,依旧忧心忡忡,对即将发生的种种抱有一丝担心。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陈风崇和惠博文两人。
惠博文自幼就在家里读书,惠天成辛辛苦苦才稳定下来,弃武从商,深知武林凶险,再不愿儿子涉足此事。惠博文从小就顺着惠天成的意思,读书学习,钻研学问和道理。他虽然年轻懒怠些,始终有着过人天赋,对书中的道理学问也颇有一番理解。
惠天成本愿惠博文要么求取一个功名在身,为官为宦都好,也是荫庇逐渐扎根壮大的家族;若然读书不成,惠
天成也有偌大家业在手,也要有人继承,自能保得惠博文一生无忧。只是惠博文打小就不喜欢商道,每每看见父亲与一群人虚以逶迤,言不由衷地说着一些“生意”、“朋友”之类的话语,总是觉得十分厌恶;加上惠天成早年江湖习气难改,总有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也叫惠博文看之不上,每每避开。
有着这样的心思,惠博文对纵横驰骋,自由自在的江湖人总抱了一种莫名的羡慕,从话本和曲剧说书之中,总幻象自己有朝一日能如那等英豪一般纵横江湖。可是如今他跟随孙向景到了寿州,亲眼见了这等事件,更亲身参与其中,才知道书中所言的侠客总做不得准,江湖人也不是每一个都如孙向景等人一般正直豪迈,自有了一份怯意。
更令惠博文感到害怕的是,这几日他凭借着往日积累的知识道理,也极大程度上参与了此次正道对太玄教的围剿。这种参与,可以说是出谋划策,也可以算是运筹帷幄。他原当此事好玩,也愿意帮助朋友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只是随着愈加深入地参与此事,他也愈发忧心纠结,只觉得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作出的每一个建议,只要稍有差池纰漏,都会连累无数人遭遇灾难不幸。
空相大师和太和真人对惠博文十分看重,都觉得这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