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北下铁骑多

宋时 一剑封喉 1628 字 8个月前

西宁百姓经历过围城,知道个中厉害,不像寻常江南百姓一般,存有私心,暗藏粮食。要知道,一旦城中粮食耗尽,百姓饥饿难耐之时,死的最早的,往往就是一开始私藏粮食的人家,甚至会比饿死更惨,可能会被饿红眼的同胞洗劫之后杀死分食泄愤。

而官府收集粮食,乃是登记造册,算上府库存余之后,按照上缴粮食多寡,百返其一。也就是官府将所有的粮食按照上缴的多少分到每个人头上,每人每天可以领取其中一份,百日领完,这也是如今西宁守城战的极限。百姓起初上缴的越多,所能分到的粮食就越多,从官府补贴中得到的也就越多,故而无人愿

意少交。

三个月,一百天,正是如今西宁城所能坚守的时限。

向来守城战之中,如何管理百姓都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自古攻伐之战,见诸史书的,既有真相也不乏谎言。其中谎言,大抵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苦熬坚持,人道不灭之类的伦常话语。而所谓的真相,就是一旦城中粮草耗尽,百姓就会开始穷尽一切办法寻找能吃的东西,从老鼠蟑螂,到皮衣靴子,最终易子而食,公然交易菜人,泯灭人性,城池虽存犹破。

所谓“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便是说得这种境况。

因着众人都知道这等厉害之处,故而从决定守城的那一刻起,便由官府严加管控,一应筹备,力求避免这等人间惨况发生。然而一切准备,只在事前,一旦情况真到了那一步,却是谁也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的。

好在西宁百姓都还算通晓事理,虽然许多人家都是藏下了羊油奶干一类既能保存,十分果腹的东西,但绝大部分粮草肉类还是尽数上缴,以期能渡过此劫。官府对这种情况也是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深知凡事不可做绝,还是留有一线生机给百姓,以免激起民变,发生百姓开城降敌的笑话事件。

从消息传出那一刻起,城中就有胆大的百姓开始出逃。不过因着官府一早封闭了城门,军队又是在时刻严加巡逻,倒也没有流失多少人口,百人之中不过逃走了两三人,俱是青壮胆小之辈,留之也是无用,颇有官府存心将其放走,省的他们在城里祸乱人心的意思。

大宋律法严明,这等守城战中,无论军民,一旦逃走,就是死罪中的死罪。除非身怀巨富,或者有莫大人脉,否则逃走之人自此成为黑户,战后天下海捕,一旦被抓住,轻则处死,悬尸辕门,以敬效尤;重则凌迟连坐,诛杀三族。故而寻常人也不会起了逃跑的心思,还是一应坚守城中。

加上陈同光在西宁城不仅有莫大的人缘,也有百战百胜的传说,百姓对他不说完全信任,至少还是比较放心,此时情绪也还算稳定,只是免不了担惊受怕,倒不曾有人敢闹什么幺蛾子,城中防务一时顺遂,固若金汤。

孙向景领命镇守粮仓,也是知道其厉害之处,不单要防着奸细混入毁去粮食,更要防着百姓冒死前来盗粮,肩上责任重大。好在有数百名官兵与他一起守护,他自己有颇通蛊毒一脉,接下命令后片刻便当着众人的面在粮仓附近布下了蛊阵,多番警告。一夜过去,众人惊讶地看见粮仓方圆百米之内,蚊虫鼠蚁整整齐齐地死了一拳,将粮仓包围起来,顿时知道这俊秀小孩儿所言非虚,自然不敢起不合适的心思。

第二日一早,西夏人的大军来到了西宁城外。看着城门紧闭,城内血气冲天的景象,西夏人也知道陈同光决意守城,一时也是无奈,但也在预料之中,旋即开始了一应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