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惯李渊毛病,开口直接骂。
李渊捂着心口,“吾儿,他骂你是王八蛋。”
李世民眉头微皱,“父皇,时候不早了。”
“吾不困。”李渊瞪大眼睛,他不走,今个他要和那个乞丐一战到底!
【这样的开局,要想别人给自己卖命,自然要不吝赏赐,不然人家凭啥跟着?
俗话说,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明太.祖朱元璋对功臣予以封赏赐,不过他并没有给他们封王,而是公侯伯。
为了压制这些功臣,朱元璋又封自己儿子为王。
明太.祖朱元璋对儿子们家教很是严格,都是经过战场锤炼的,没一个养尊处优,当然,皇太孙除外。
对自家儿子封王,除了战略决策当然也有私心,毕竟都是亲儿子,怎么闹,这天下还是他们老朱家的。】
听神迹把自己的心理分析的一清二楚,朱元璋感叹,“不愧是老天爷,啥都知道,人在做,天在看。”
这也是为何听朱棣造反,朱元璋没立马暴怒的原因,在怎么反还是老朱家的天下。
当然,造反是不对的。
老四这个兔崽子,知道没脸,把自己的名都改了,judy???什么玩意!
【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家儿子封王,除了压制功臣和私心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蒙古还未灭亡,随时可能南下,边境局势动荡,需要信的过的将臣去守。
谁能信的过?自家亲儿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守的是自家江山。】
乐瑶放出一张地图来,地图上标注着镇守藩王的位置和名字。
【咱们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战略部署。
从东到西,驻守的藩王依次为,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这九王被称为九大塞王。
九大藩王建立起了坚固的关内的屏障。
因燕王和宁王驻守要塞,因此他们手中的兵马比其他几位要多。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给了九大藩王兵权,但是对他们的制约也很多。】
乐瑶讲,李世民、秦始皇、赵匡胤三人在认真的记。
李渊不屑,他不信这是乞丐能想出来的,往自己脸上贴金!
还有他儿子记什么,有啥可记的!后朝有何能借鉴的?浪费笔墨罢了。
【第一,朱元璋限定了藩王的领地范围,并规定没有中央的命令,藩王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领地。
第二,限定他们的兵权,藩王不可以招募新兵,护卫军的数量也不能超出中央要求的数量,也就是最多不准超过6万,虽可调动兵力但用兵之前必须上报兵部。
如此主动权仍旧在中央,就算有藩王心存不轨,区区几万人也闹不出什么事来。
第三,经济上控制,藩王只拥有兵权,封地里其他权利如税收、民生、刑法等还由中央掌控。
最后,藩王的藩地也不是固定的,所以经营藩地也没用,说不定就不是自己的藩地了。
这些条条框框把藩王的权力限制的很死,名义上是王,实际上就是待遇好的将领罢了。】
听神迹把九大藩王的权利制约说的如此直白,特别最后一句……直戳众藩王的心口窝。
“有谁不想当,和咱说说。”朱元璋看向众皇子,但看不清殿外三人的反应。
“你三,滚回来。”朱元璋道。
朱棣三人又老老实实的进来了,看出这家朱元璋说了算。
【这么看,藩王的权利好似也没那么大。
相比汉景帝时期,那时候的吴王刘濞不但有自己的军队,还能自己铸造钱,而朱棣他们
就只有个兵权罢了,还得听中央指挥。】
【李渊】:削藩有什么难度?
李渊的心声发到了神迹上,削藩不是分分钟的事么?
【没错,明惠帝朱允炆也是这样想的。】
李渊…怎么觉得自己被骂孙子了?
明殿,明惠帝。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一并站开,今日他们被朱允炆叫来商量大事。
自打上次听神迹说汉景帝削藩之事,朱允炆心底削藩的火苗就越烧越旺。
他昨天一晚上没睡好,分析了当下局面,得出的答案是他那些当藩王的叔叔要什么没什么,优势全在他这边。
不过,问题来了,到底先从那个叔叔下手,朱允炆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他让自己的心腹大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一同来商量。
有如此智囊团,朱允炆觉得自己就是第二个唐太宗,而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则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优势在咱们,先削哪个藩王。”朱允炆开门见山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