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斗3
三月下旬的大同盆地依然寒风凛烈,不时有风沙从蒙古高原刮过来,给整座古城狠狠的洗一回沙浴————那玩意儿实在太讨厌了,一场风沙过后,几乎整个大同城都覆上了厚厚一层沙尘,就没有什么是能够保持洁净的。天气很冷,一直在五度以下徘徊,更干旱得要命,似乎到处都在冒烟,干旱、严寒、风沙,无一不在折磨着所有人,这种鬼地方,铁打的汉子都吃不消。
然而,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气候之下,边民打开水库的闸门,让去年秋季蓄起来的水倾泄而出,顺着水渠流往田间,滋润干渴的麦田和草场。嘴唇干裂的牧民扬着鞭子将羊群从羊圈里赶出去啃食新长出来的嫩草,草场的工人挥舞镰刀奋力收割着柔嫩的苜蓿和紫云英,这些鲜嫩的草料不仅是牲口垂涎的美食,同样也会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这不,大同城里就有很多菜贩子在摆卖捆得整整齐齐的苜蓿,成为大家争相抢购的美味蔬菜。工厂和矿山也开工了,烟囱里冒出大团大团的白烟,四轮马车载着沉重的煤
在水泥路上吱吱呀呀的移动,一些煤屑从车上洒下来,越积越多,几十里长的水泥路上随处可见。而一些小孩就提着篮子在路边等着,等车队过后马上上去把大块的煤捡进篮子里带回家。去年冬天中断了的铺路工程在继续,大量还没有分到田地的农民扛着锄头箩筐,在工程人员的指挥下挖出路基,清理碎石,平整路基,浇上水泥浆…大同盆地到处都可以听到他们响亮的号子,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大家还会扯着嗓子唱起歌来。这份工作当然是很辛苦的,但是报酬比较高————去年晋商八大家被诛连九族,他们通过走私通敌所积攒的巨额财富全便宜了天雄军,天雄军交上去的只是一个零头而已,据说被截留的资产多达五千多万两,财大气粗的天雄军出手自然慷慨,参与修路的工人一日三餐管饱管够不说,每个月还能拿到一两银子,伤了还有补偿,出了意外的话家人可以拿到三十两银子的赔偿。这白花花的银子让穷苦的农民充满了干劲,真恨不得这路一直修下去,永远不要停。
不光是在大同,在宣府,在榆林,在银川,到处都是这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数十万百姓在这苦寒之地挥洒
着汗水。他们喜欢这种生活,辛苦是辛苦,但是付出了就能得到回报,远强于留在内地被蚂蟥一样的地主老财吸成干尸。
不过,跟外面那火热的劳动场面相比,侯府书房里的气氛就有点儿冷清,甚至可以说是冷场了。
书房里就卢象升和侯恂两个。两个人,两盏茶,没有唇红齿白的小书童,更没有能歌善舞身轻体柔的舞姬歌伎,这些上位者最喜欢的享受在这里一概看不见,这就让侯恂相当不爽了。但是,让他更不爽的还是卢象升的态度。
那篇堪称大逆不道的文章就摆在卢象升面前,他已经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了,反应耐人寻味。
他的反应就是…没有反应!
对,没有反应!
任何一个士子看完这篇文章都会暴跳如雷,张牙舞爪,怒骂不绝,最不济也是拍案而起,戟指痛骂,可是卢象升却没有反应,看了好几遍之后,就平静的放下了报纸,端起茶杯,喝茶。
这就让侯恂一百二十个不爽了。他承认这位肃毅侯风仪绝佳,言谈举止无不赏心悦目,但是老夫千里迢迢跑到大同来,可不是陪你喝茶的!明知道现在谁先说话谁必定陷于被动,他还是忍不住了,带着一丝怒意问:“建斗,你居然还坐得住?”
卢象升神情淡然:“建斗不明白尚书大人的意思。”
侯恂怒哼一声,说:“整个中原雹灾铺天盖地的袭来,千万亩禾麦毁于一旦,无数百姓绝望哀号,怨声载道,这是因为皇上宠信佞臣,天神震怒,降下此等天灾警醒大明!有识之士不忍看到生灵涂炭,纷纷上书恳请皇上下罪己诏,惩戒佞臣,以求得上苍原谅,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那个佞臣为了保命,丧心病狂,竟抛出这么一封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