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皇太极也很着急,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能早日入关,拿下北京,就算不能横扫六合,并吞天下,最不济也要重现契丹与北宋隔着白沟河对峙的格局!只要能冲出山海关,拿下京津,他的王朝对大明王朝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有北真隶的良田、人口、财物作支撑,最终席卷天下,成就一段传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但是他清醒的意识到,崇祯和卢象升始终是心头大患,入关之前必须先干掉这两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否则这君臣二人一旦回到关内,形势极有可能逆转!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杀掉卢象升,然后俘虏崇祯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不行,两个一起杀掉也可以接受,反正不能留下后患。可是,这两个命也太硬了,十几万大军十面埋伏,围追堵截,还有暴风雪、烟炮…多少明军就这样被埋葬了,他们硬是一次次挣扎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在那些残兵败将的保护之下艰难而坚持的一路向着复州挺进!在歼灭明军主力之后皇太极就没有再继续追杀,只是撒出大量蒙古骑兵让他们不停地撕咬明军,同时让沿途的清军固守营垒,坚壁清野,尽可能的杀伤明军,就算守不住营垒,也不能给明军留下一粒粮食。至于清军主力,早早撤回
到沈阳换装他们缴获的明军装备,养精蓄锐,等待着入关的最佳时机。然而,歼灭明军的捷报不断传来,但卢象升和崇祯的人头却仍然顽固的呆在这两位的脖子上,说不下来就是不下来,着实让皇太极焦躁不已!
今天,前线的消息来了,长达二十多天的血战有了结果:代善阻击失败,明军保护着卢象升和崇祯冲进了复州城!
看完这份急报,皇太极勃然大怒,不顾正在开朝会,文武百官正在商议国事,愤然一扫将一堆奏章扫得一地都是,发出一声怒吼:“该死,该死!都到这一步,最后还是让他们给跑了,正红旗该死!”
文武百官也是愕然相顾。在他们看来,明军距离复州数百里之遥,补给断绝,冰天雪地,又强敌环伺,就算崇祯和卢象升有十条命都不够死,首级被挂到沈阳城头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这两位的顽强却出乎他们的意料,愣是一路冲杀杀到了复州,撕开包围网逃出生天了!真是见了鬼了,难道他们真的是猫,有九条命?
莽古尔泰急吼吼的叫:“二哥也太不小心了,煮熟的鸭子也能让它飞掉!陛下,不能就这样算了,奴才愿意率领正蓝旗前去与二哥会合,一举拿下复州,看他们
往哪逃!”
豪格说:“是极!皇阿玛,儿臣愿意率领镶黄旗前往复州,取朱由检和卢象升的首级!东江军精锐已经死伤殆尽,突围至复州城的明军也是人困马乏,伤病累累,复州小城,一鼓可下,哪里用得着跟他们啰嗦!”
阿巴泰皱起眉头,想说话,但还是把话咽回了肚子里。在八大贝勒里他是最尴尬的一个,代善、莽古尔泰、多尔衮、多铎甚至豪格都封了亲王,只有他没有,只是封了个不疼不痒的饶余贝勒。也就是说,在这等关系着旗人前途命运的大变局中,他仍然被排斥在最高权力核心以外,地位连多铎、豪格这两个小辈都不如。没办法,谁叫他出身偏房,天生就矮了皇太极、代善他们一大截呢?而且皇太极对他的防范也不亚于多尔衮,能捡个贝勒他就偷笑吧。他想提醒豪格不要忘了旅顺,但是想到自己眼下的尴尬处境,还是算了,既然皇太极根本就不打算让他进入最高权力核心,了不起就让他当个催城拔寨的猛将,他又何必自作多情呢?沉默是金吧!
阿巴泰不开口,自然有人开口。宁完我上前一步,说:“陛下,奴才认为,应该速速将正红旗调回来,不要再在复州与明军多作纠缠!”
豪格和莽古尔泰的眼睛一下子瞪得比牛蛋还大————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叔侄二人的脾气还真是相似,都是动拳头快过动脑子的。莽古尔泰忌惮皇太极,不敢说重话,豪格却没有之方面的顾忌,瞪着宁完我叫:“你的意思是不打复州了,放过朱由检和卢象升?好不容易才将他们逼入绝境,你居然要放他们一条生路?宁大学士,你到底是何居心!”
宁完我正式说:“肃亲王,奴才认为朱由检小儿是死是死已经无关紧要,当务之急是拿下北京!只要拿下了北京,大清就能取代大明,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帮助之下改朝换代,成为华夏之正统,更对群龙无首的明廷形成泰山压顶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