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水军人选

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

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对于郑和,华帝留暗号还是非常欣赏的,有胆有谋,其次下西洋,将明朝传播到了天下,无论是其航海能力,还是其海上作战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所以华帝刘浩认为这是一个人选!

其次,华帝刘浩想到的就是:“郑成功”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对于郑成功,华帝刘浩有很高的评价,为人中肯,而且有胆识,有谋略,虽然清朝入关,明朝灭亡,但是哪怕是自己被逼入了太晚,但还是对明朝忠心耿耿,多次击败清朝的军队,可以说是明末时期,清军最头疼的存在之一!

最后,华帝刘浩脑海里的身影就是:“施琅!”这个原“郑成功”手下的大将,却因为和“郑成功”意见不合,而投靠清军,被“郑成功”灭了满门!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